黄文丽
自然科学都有个共性,大都以实验为基础,而各种理论、结论、观点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来的。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自然也具备这样的特性,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然后得出结论的循环过程。因此,开展实验课程很有必要,既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观察、动手、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的教師认为:实验教学开不开影响不大,反正学生的成绩并不差。这是明显有观念问题的,不能只重“知识传授”而轻“实验教学”,不能“以讲代做”。否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目标的理解,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只读书而不具备动手能力的人终究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二、优化教学程序
许多教师不愿意开展实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会挤占上课时间,影响课堂效果,实际上只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效果,反而会有增进作用,它可以将教师演示实验、基础知识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消化所学内容,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只有自己动手才会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就被无形提高了。
三、严谨实验程序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程序要严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1.提出假设。这个过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出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推理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代替学生发问,而是起到引导和修正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并阐述理由。
2.设计实验。这个过程建议采用“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阐述观点,最后全班共同讨论,商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老师不要急于纠正,可以让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试验,如果失败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过程。这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分组进行,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分工,每组由专门的同学记录实验数据或现象,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得到结论而捏造数据或现象。教师要注意观察,以便总结时合理评价。
4.实验结论。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总之,这是一个动手的年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必要,而我们的生物科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