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有效参与

2015-10-21 19:40叶夏萍
关键词:多元智能音乐课唱歌

叶夏萍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脑科学、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多元智能理论已论证音乐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也就是说,音乐并非是仅为少数人所拥有的阳春白雪,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音乐。但每个人的音乐智能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音乐教师应以音乐为中心,针对学生学习音乐方式的不同,寻求复合的、多变的、立体的教法,建立一座辐射广泛的立交桥,将学生引领进一个立体、多元、形象的音乐世界。

[关键词]音乐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脑科学、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人人都有八种(或八种以上)智慧潜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测智能等。这八种智能都同等重要,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它为我们认识和开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在欧美教育界掀起了“教育革命”的浪潮。

现在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我国实施新课改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它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已论证音乐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也就是说,音乐并非是仅为少数人所拥有的阳春白雪,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音乐。但每个人的音乐智能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例如,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却喜欢摆弄乐器;有人喜欢作曲,有人对音乐却有很高的鉴赏力;有人喜欢用动作来演绎音乐,有人却喜欢用语言来描述音乐……

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仅以唱歌为中心,那么那些喜欢作曲的孩子、喜欢欣赏音乐的孩子、喜欢用动作来演绎音乐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描述音乐的孩子,就会被划到“没有音乐细胞”和“没有音乐才能”之列,会被排斥在音乐殿堂之外。很显然,如果我们的音乐课单纯以唱歌为中心,将必然限制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渠道,不利于孩子们多方面音乐潜能的发挥。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当仅仅是唱歌的教育、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的教育,而应当把唱、说、奏、舞等作为开发音乐潜能的有效途径和通往音乐殿堂的道路。音乐不应当是单纯、独立、封闭的学科,而应是多元、立体、开放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应以音乐为中心,针对学生学习音乐方式的不同,寻求复合的、多变的、立体的教法,建立一座辐射广泛的立交桥,将学生引领进一个立体、多元、形象的音乐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不同教育观念的渗透和整合,将为音乐课程的改革开辟广阔的道路是勿庸置疑的。

我们的教育实际是:多年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使我们从传统教育的怪圈中完全跳出来,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标准化考试仍占上风,音乐智能作为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仍未得到普遍重视和认可。在小学里,对音乐的“学科歧视”仍普遍存在,“精英”教育观念未真正转变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未得到有效改善,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实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在音乐教学中要做到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音乐走近每个孩子,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一、创设情景引导参与。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音乐教学。

第二、借助游戏寓教于乐。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第三、开展竞赛激发兴趣。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

第四、分层励进体验成功。音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做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齐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学困生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第五、多种方法人人参与。音乐不仅仅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语言表达智能较为突出的孩子可以参与歌词创编的活动;数字智能将强的孩子,可以示范节奏节拍;运动智能凸显的孩子,可以参与表演;视觉空间智能优化的孩子,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音乐意境,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大学科整合的认识和意识,就能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音乐的方法。

当我把这些理论一点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发现,我的教学正悄悄地发生着令人欣喜的改变──喜欢音乐的孩子多起来了,他们表现音乐的方式也多起来了。孩子走近了音乐,音乐也走向了孩子。

[参考文献]

[1]《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吴斌

[2]《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林宪生

(作者单位:西宁市水井巷小学)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音乐课唱歌
喜欢的课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唱歌猪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不会唱歌的蝉
一只大狼想唱歌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