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研究

2015-10-21 18:50张会平丁润吓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界址精度测绘

张会平 丁润吓

【摘要】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从控制网布到到碎部测量的全过程都由精密的,先进的电子仪器完成。对数字地籍进行创新不但可以提高地图的精密程度,而且能为城市地籍的建库、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数字化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测绘;地籍测绘;精度要求;模式

0.引言

地籍测量是根据精确的测定土地权属的界址点的位置,测绘供土地、房产等管理部门占有并使用具有的大比例尺的平面图,并测算土地、房产的面积。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的计算、土地权属以及土地权属界线的测绘都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土地变更的信息检测成为地籍测量的重点话题,地籍测绘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完成地籍测量时也可以建立地籍图形的数据库,为工作效率高、精度高、投资小、利用,管理地籍提供了信息化的基础。

1.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数据进行采集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全站仪记录或者全站仪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直接记录的方法;采集好的数据实现其传输主要是采用标准的数据传输线使其与全站仪和計算机连接起来,最后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下实现数据的传输;对于传输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利用C语言编程来进行;利用一些相关软件根据草图来编绘图形,对图形进一步细化主要采用AutoCAD来进行;最后使用数字化地基图绘图。一般而言,在数字化地籍测量实施过程中,测量人员可以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GPS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进而CASS7.0辅助成图,绘图仪自动出图的作业方案。

2.2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

2.3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2.3.1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

2.3.2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5.结语

鉴于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忠谟,易杰军 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 北京:测绘出版社,.GPS [M].1992

[2]李阳GPS测量在地籍测绘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09

[3]彭吉红.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江西煤炭科技,2002

猜你喜欢
界址精度测绘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基于ArcGIS的宗地图自动化制图研究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预测精度
城镇地籍调查中地籍测绘方法探讨
城镇地籍调查中地籍测绘方法初探
在ArcMap中实现对金图建库系统中界址线属性的便捷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