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2015-10-21 18:14邵磊周君东程明加袁子申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邵磊 周君东 程明加 袁子申

摘要: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通常指的是,由于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或耻、坐骨上下支骨折导致的后环骶骨、髂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并且出现垂直方向上的移位的一种骨折类型。它是一种最严重的骨盆骨折方式。从临床经验上来看,处理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操作较为复杂,由于现存技术的缺陷,该类骨折人群的临床致残率达到50%-60%。目前,使用手术方式对该类患者展开治疗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案而言,手术治疗对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为早期进行复位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的死亡率,降低出血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使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X线片;V型患者

本文中,为了分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骨折分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关系,笔者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现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 例男性,8 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63岁之间。致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2例压伤,10 例因车祸受伤,8 例因坠落受伤。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型:I型3 例,H型6 例,H型1例,V型4 例,V型5 例,H并V型1例。V型骨折患者中有V1型4 例(其中坐骨神经损伤,但膀胱功能正常的患者有1 例;鞍区麻木伴二便失禁患者1 例),有V2型1 例(该患者患有鞍区麻木伴二便失禁)。10例伴有失血性休克。11 例伴有内脏损伤和/或其它部位的骨折(其中合并髖臼骨折4 例)。为患者输血800 -5000 ml ,平均为1800 ml 。参与研究的患者后骨盆垂直移位均超过10 mm。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患侧股骨髁上牵引治疗,暂时停止外固定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骨盆平片和CT 片,如果伤情严重,要进行骨盆三维重建或者接受MRI治疗 。手术应该在受伤后的5到14天之内进行。

1.2 分型方式

骨盆骨折的分类方式:想要使手术效果更加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就要对患者的骨盆骨折类型予以区分。此次研究过程中,笔者根据X线片,CT 片的结果将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后骨盆环骨折分为五个类型。髂骨后部的纵形骨折为I型;伴有髂后上棘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为Ⅱ型;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为Ⅲ型;伴有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为Ⅳ型;经过骶孔及其内侧的骶骨纵形骨折的患者为V型。此外,V型患者还可再分为两种亚类型,即V1型:骨折线经过骶神经孔;V2 型:骨折线通过骶神经孔内侧或骶管。

1.3 手术方法

对于参与实验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以下治疗方式。患者共10 例进行患侧髂嵴入路前路固定。其中,对I型患者使用二块弧形骨盆重建钢板进行固定。Ⅱ型、Ⅲ型、Ⅳ型患者使用一块T 型钢板加一块弧形骨盆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对于前骨盆移位超过2 cm的患者还要配合进行前环固定(包括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的2 例患者以及用耻骨髓内螺丝钉固定的1例患者)。共有10例患者接受后侧入路内固定。其中,V型和V型患者接受π棒固定(这些患者的前骨盆均为被固定),在其后正中直切口和双髂后嵴弧形切口实施手术。对于伴神经损伤的V型患者,要实施骶管探查,并配合骶神经减压。使用骶骨棒对V型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予以固定。Ⅳ型、V型患者接受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丝钉固定(配合实施前环固定)。Ⅱ型、V型骨盆骨折患者接受髂后棘骨折块二枚拉力螺丝钉固定后,然后再对其进行π棒固定。

2 结果

所有参选患者的手术时间保持在1.5小时至4小时之间,平均为2.54小时。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为200-1600ml,平均为650 ml 。接受手术后的患者切口部位均一期愈合。术后术后4-5天,患者能够在床上活动,四周之后可以扶拐杖下地,八周之后可以自己行走。所有病例均接受随访,平均时间为18 个月。在对所有参加实验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时发现,所有患者的骨骼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下肢长度不相等情况,且患者的骨盆畸形基本予以纠正。患者的有效治愈率为92.9%。

3 讨论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通常指的是,由于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或耻、坐骨上下支骨折导致的,后环骶骨、髂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并且出现垂直方向上的移位的一种骨折类型。它是一种最严重的骨盆骨折方式。从临床经验上来看,处理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操作较为复杂,由于现存技术的缺陷,该类骨折人群的临床致残率达到50%至60%之间。早在1988年开始,临床上就对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做出了新的设想,即使用手术方式对该类患者展开治疗。部分学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案而言,手术治疗对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为早期进行复位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的死亡率,降低出血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另有学者也曾指出,采取恰当的技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证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对此次研究的结果分析发现,对于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型并对患者的实际状况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段,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和内固定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为了分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骨折分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关系,笔者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其中包括3例Ⅰ型患者,6例Ⅱ型患者,1例Ⅲ型患者,3例Ⅳ型患者,5例Ⅴ型患者,2例Ⅵ型患者.对Ⅰ、Ⅱ、Ⅲ型骨折患者予以T形钢板固定或者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对Ⅲ、Ⅳ、Ⅴ型患者进行后入路π棒,对Ⅱ、Ⅳ型患者使用骶骨棒,或者利用松质骨空心拉力螺丝钉进行固定。结果显示,所有参选患者的手术时间保持在1.5小时至4小时之间,平均为2.54小时。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为200-1600ml,平均为650 ml 。接受手术后的患者切口部位均一期愈合。术后术后4-5天,患者能够在床上活动,四周之后可以扶拐杖下地,八周之后可以自己行走。所有病例均随访,平均18 个月。在对所有参加实验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时发现,所有患者的骨骼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下肢长度不相等情况,且患者的骨盆畸形基本予以纠正。患者的有效治愈率为92.9%。由此可知,对于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的骨折情况予以分型,针对患者的具体实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和固定器械,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应将手术固定作为治疗前骨盆骨折的首选方法。

4.结语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得知,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情况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失血性休克、腹盆腔内脏器损伤或者其它部位出现骨折。例如,在此次试验中,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占据64.8 % ;伴有内脏损伤和/或其它部位的骨折的患者共计占据60.7 % 。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过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之前应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予以检测,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手术方可进行。临床经验表明,手术时间安排至受伤一周后较为合适。此外,可以在手术之间,进行一段时间的牵引运动,这对于纠正患者的垂直方向位移疗效显著,对于手术的复位效果也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增强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培峰.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28-29.

[2]吴小三,邵松,刘兴国等.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