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技术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5-10-21 18:15朱平
职业时空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教育模式

朱平

摘要:高职技术士官教育主要为部队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或专门人才,其本质是一种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岗位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士官既是技术技能人才,又是未来的职业军人,强调岗位任职能力,具有鲜明的任职教育特征;强调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征;强调服从与管理,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文章在军民融合培养模式背景下提出高职院校二元培养模式,探求高职技术士官职业教育路径。

关键词:军民融合;技术士官;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地联培联训的“军民融合”士官培养模式已经成型,士官职业教育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背  景

(一)“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的形成

顺应世界军民技术融合模式转化的潮流,我国也从原来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模式调整为现在“军民融合”模式,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走出了新路。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指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通过军队和社会共同培养方式,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形成以军队培养为主、地方高校培养为辅的多元化育人格局,能更好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二)专业技术士官职业化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场。士官作为部队建设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既是武器装备的直接操作者,又是作战行动的具体组织者;既是战士行为的示范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战士思想和生活的指导者。实践证明,士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可以拥有一技之长,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担负军事斗争准备最具体、最大量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根据我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而未来10年,正是我军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技术士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面对机遇与挑战,应积极研究探索与我军士官制度相配套,与地方高校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教育接轨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走士官教育与国家职业教育融合式发展之路。

(三)院校在“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下,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人才雏形的“练兵场”和军事精英教育的“指示塔”,对建立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都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一方面,与军队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手段先进,信息交流广泛,知识创新能力强,占据学科前沿。事实表明,大批优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部队,带去了知识和科技,带去了智慧和活力。国民教育无论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比较厚实,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费用越来越高。通过依托国民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财力不足的问题,弥补军校教育的不足,降低人才培训成本,提高军事教育投入的效益,快速提升军队战斗力。

二、思  路

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高校继承了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收了中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各种办学模式均涵盖了军队技术岗位的需求参量。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办学目标指向“培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社会人”“职业人”。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几年来按照“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比如,为主动适应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提升和国家、地方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上,坚持立足空军航空修理,面向民用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融合式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立足空军航空修理,紧盯军队士官培养,渗透中航工业航空维修,拓展民用与通用航空维修,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情境与生产情境相吻合、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国防教育体系可以落户于高职院校,其对接点是军训活动、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技能训练等,这些都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举措,也是依托国民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提高我军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这一链条上的一个具体环节。因此,深度对接军队专业技术士官任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军营+院校”的二元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操作性。

三、“军营+学院”二元模式构建

(一)日常教育实施军事化管理,打造准军营,着力培养技术士官军人身份意识和军事素养

专业技术士官在学校内是一个特殊群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指向明确,对其内在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他們像军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内,思想、言行的规范程度必然在校内环境的监督下得到加强和提升;另一方面,学风、校风建设也需要他们的参与,必须促进学生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践证明,“技术士官”的培养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工作。由士官担任主力成立国旗护卫队、仪仗队,士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士官承担校园重大活动警勤任务等,他们作为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群体,其群体示范作用能有效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推动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形象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学院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打造军营文化,强化身份意识。根据士官的培养目标要求,强化学员的军人身份意识教育。士官要求集中住宿、统一着装、集中管理,打造具有浓郁部队军营文化的准军营,培育士官养成“今日校中兵、明日军中将”的身份意识;开展相应军事理论课和国防教育专题教学,组织优秀士官学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培养士官身份意识和归宿感。实行宿舍军营内务管理制度、列队上课制度、操课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规范士官学员行为,明确士官学员的准军人身份。参照部队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在士官学员中设立“模拟团”,按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对士官进行军事化管理,着力培养士官学员“爱军、姓军、为军”的军人意识。

2.丰富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制定士官思想品德教育计划,做到“入课堂、入训练、入生活”,并贯彻到士官培养全过程。与驻地部队合作,寒暑假开展士官入军营见习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士官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定时段,开展“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发奋图强”主题教育。邀请军队英模作主题演讲,培育士官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使命意识,激励在校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组织士官参观韶山、雷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士官“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崇高理想信念。

3.规范日常管理,严格训练,提高士官军事素质。建章立制,参照军营管理,制定出台《一日生活制度》、《宿舍内务细则》、《仪容风纪及着装规定》《操课制度》、《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士官学员自入校起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养成优良作风。按照“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理念对士官加强日常训练,提高体能,促进身心健康。聘请军队教官,长期担任士官教导员,按照部队士官军事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军事训练方案和计划,确保士官军事训练科学化、系统化,提高日常训练的规范化和专业性水平;严格日常操课训练,通过军事体育课和每天晨操、下午操练,士官加强体能和军事技能训练,确保士官学员拥有良好体格和身体素质;开办骨干强化培训班,提高士官自我组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考核选拔优秀的骨干担任管理干部,形成并完善由骨干带团队,以老带新的日常训练管理体系;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士官学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其健康成长;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士官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式”模式,培养士官人才的动手能力,打造“技术行家”的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業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构建“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根据士官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聚合由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基础、任职岗位技能以及专业拓展能力课组成的专业技术士官课程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根据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岗位内容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教学从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等的“工学六合”培养模式。联合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开发团队,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解构”和“重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专业建设方案,重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为牵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以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和最前沿技术为主线,突出动手能力实操实训。

2.依托优良“双师”团队和真实载体,培养士官精湛专业技能。一是建设双师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抓好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对新引进的专业课教师,任教前要求到军队企业下厂锻炼,在岗专业教师一定周期到企业顶岗培训。带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项操作技能培养等具体任务,到企业具体生产岗位,实行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式培养模式。聘请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由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库,着力打造一支客座教授团队。邀请专家授课、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学校教师一道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等,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搭建“校中厂”作为优质平台,建立功能齐全、载体真实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实践教学场所引入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为士官专业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节上设置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突出基本技能和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进入任职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实施中聘请部队专家和军队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教师,开发满足士官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实训课程,通过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让学生以模拟机械师的身份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三真一模拟”式的专业实训,保证技能训练“真刀实枪,真材实料”,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手把手”的专业技能传授,直接面对岗位任职需求,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3.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注重安全和规范教育,提高士官职业素养。在打牢士官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员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引入军队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使士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专业技能并提高职业素养。实训场地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真实工作场景,潜移默化中提高士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训项目实行工卡教学,培养“按工卡施工,按程序做事”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质量安全理念的“种子”深植在要走向部队的士官心中。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办“安全发展讲堂”,以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举办讲座,举办主题竞赛、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把“质量在心中、生命在手中”、“零缺陷、无差错”等军队文化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士官“对战友生命负责,对部队战斗力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责任意识和“爱部队、爱职业、爱岗位”的职业精神,促进士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发展。

结束语

当前,技术士官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军地携手,上下联动。着眼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探索技术士官的特点规律,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理念实现新转变、培养模式展开新探索,是高职院校担负士官人才培养和教育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王伟海.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前线,

2014,(5).

[2] 关雅囡.军民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再思考[J].

法治与社会,2011,(3).

[3] 程凯元.深化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

题[J].继续教育,2014,(4).

[4] 陈善德.专业技术士官升级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继续教育,2013,(1).

[5] 周长峰.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军队人才的思考[J].中

国集体经济,2011,(12).

[6] 陈明贵.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高等

教育研究学报,2014,(9).

[7] 王晓璐.深化推进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转型发展的对策研

究[J].继续教育,2014,(4).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