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的理论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
学业自我效能感(又称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业自我效能感出现在行为活动之前,是一种预期;它是一种主观判断,其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能力水平的发挥;它是一种生成的能力,不等同于学生的实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在基本能力相近的情况下,非能力因素往往对个体的实际表现和最终成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能力可能会因自我怀疑而遭致削弱,也可能会因对能力的坚信而使一个人有超常的发挥。能力的充分发挥,既需要技能,也需要有效运用技能的自我效能信念。
当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目前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面对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我是否胜任这些任务?”、“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大量的研究发现,学生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具備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对自己能否成功的“期望”。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及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上付出多少努力,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多久。在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具有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即将学习的较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会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对完成任务没有自信,认为努力、练习无济于事,因而容易退缩。因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呢?
1体验成功
学生获得的成功经验是对自我效能感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辅导策略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多次对成功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为了确保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
对学生的学业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归因与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信赖自己因努力而能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作文好,有的学生英语好,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此让学生发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之紧张,而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积累自我效能感。
但在选择任务的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应注意易于完成的任务对于自我效能感没有太大意义;而在完成一项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则能够为个体提高自我效能感注入新的效能信息。外因作用下取得的成功,具有效能价值较小;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对于改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大些。
2考试心理辅导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他们产生焦虑、没有信心的原因之一,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所以考试心理辅导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内容。
第一,指导学生学会系统的复习。
有的学生因情绪紧张、焦虑等原因,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老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指导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等特点,依据老师的复习计划和个人的学习基础拟定一份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并监督其完成。同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技能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实,才能减少焦虑感和迷茫感。
第二,引导学生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考试。
对于那些考前心理容易紧张、情绪反应强烈的学生,教师应与他们一起分析现状认清自己的优势之处,引导其放下包袱、排除外来的压力和干扰,调整好应试心态。教师、家长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各种考试的成绩,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归因分析,及时改进。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才能在考试中保持平稳、向上的心态。
第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氛围。
用艺术的形式和手段来调节和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或者说,通过某种具体的艺术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向,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有效途径。
3团体行动
针对目前学生心理辅导现状存在的不足,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一个较好的心理辅导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心理咨询形式。主要通过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互动,促使个体在过程中观察和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的成功,体验、认识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首先可以通过绘画等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学业的认识、感受,宣泄焦虑情绪;其次,通过活动游戏等帮助学生降低对学习的焦虑;最后可以通过让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学生谈谈自己曾经最得意、最成功的一件事或者以讲优点的形式来让其发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4情感关怀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情感的关怀与交流是基础。教师或心理辅导员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家庭或其他的原因,性格较孤僻,心理较脆弱,自我效能感也就比较低。
教师与家长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学生就会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体、生活变化也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老师应多与学生交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例如:与家长商量改善学习环境;对生病的学生要多关心其健康状况;对有交际烦恼的学生要教会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特殊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十分必要与重要。怎样培养,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