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鲁然
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下,城市化建设程度越发迅猛,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却有和社会脱钩的现象产生。其中,建筑工程制图课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要想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重新设计建筑工程制图课。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设计;教学改革
一、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介绍及教学现状
(一)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介绍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将“室内设计”改成了“环境艺术设计”并成立了环境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
《建筑工程制图》是环境设计专业室内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室内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工程制图》是后期室内设计类高端课程的基础课程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就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的定义、功能、内容和作用有基本的认识;掌握构成建筑的各种要素,以及各种建筑构成要素的常见构造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同时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熟悉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学习国家制图标准和专业规范;具备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绘制及阅读房屋建筑设计图纸的基本能力。所绘制的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及配置恰当、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附合国家制图标准的规定,并能获得较好的图面效果。
(二)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当今的建筑工程制图课基本上只是满足课本上的理论制图而制图,与社会的实践联系较少。学生必须掌握这门建筑工程制图的技能,这样才能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但一味的强调基本绘图技能,就使艺术创意显得苍白无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門很强的实用美术技能学科,是通过艺术的表达手段直接服务社会。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想象与实践的复杂比较,在整个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跟装饰行业的相关规范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意才能变成实际空间形态,艺术设计才有更高的价值服务于社会。但是现在的课程教学基本还是老式的那种生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是是绝对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无法形成发散、自由的思维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表达语言,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通过严谨的制图课程来加以训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制图、绘图并不陌生,但在建筑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制图形式,而失去了功能,忽视了学生认知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我们不是在机械的制图,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的过程中,掌握工程设计的制图规范,为以后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打下基础。而现在的课程设计使很多学生认为制图课程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应用电脑技术促进教学
建筑工程制图教学在绘图方式上一般分为手工绘图和电脑绘图两种,其中以手工绘图为主。但目前这种以手绘为主的模式与新形势下培养人才应将能力与素质放在首位的要求不相符。随着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快速发展,从电脑三维入手进行设计已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很多设计企业已经把三维制图作为主要手段。但就建筑制图课程来看,传统的教学体系都是从平面二维开始的,而且这种模式已经贯彻了了几十年,一旦要从三维出发会对课程体系和内容做根本性的调整。为此,还需要认真研究以找出合适的体系。电脑绘图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制图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在现阶段下完全去除手工制图是不合适的。因此,尽管建筑工程制图课中需要引入计算机绘图,但手工制图和电脑绘图的比例还需要认真计算。把电脑绘图贯穿到整个课程当中,从软件基础命令到使用软件规范绘图,更好地接近行业规范与标准。在这两种方法中,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应熟练掌握。
(二)建筑测绘教学
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通过建筑测绘,会给予学生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测绘”,就是“测”与“绘”,由实地实物的尺寸数据的观测量取和根据测量数据与草图进行处理、整饰,最终绘制出完备的测绘图纸这两部分的工作内容组成的,分别对应室外作业和室内作业两个工作阶段。传统建筑复杂的形式与构造,是训练学生对形体和空间的理解和表达的极好教材。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建筑测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建筑史、测量学、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制图等已学课程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测绘方法,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良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三)施工现场与室外教学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工程制图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专业课程教学,它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多领域的科学和行业规范及标准,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来加强了解。在课程制图能力培养环节中,可以结合学校周边看得到、摸得着的建筑物实例来进行教学,或者是从图书馆或建委借到的相关的标准图集来教学;同时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到图纸所涉及的现场进行参观,通过图纸与建筑对照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这样也能更快提高学生的阅图识图能力。有合适的工程项目时组织学生到设计院、装饰公司考察学习,让学生对图纸的设计和整个工程项目制作过程有个深刻的了解。在课程识图教学环节中,给学生准备周边在建建筑的图纸实例,组织学生到正在施工的现场工地进行勘察,观察一个项目从工程图纸到实际工程的演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实施现现场教学,使学生获得建筑工程的感性知识,初步熟悉建筑中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抹灰工程等主要工种的工艺程序,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部分内容,为更好地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课打好坚实基础。通过现场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培养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重任。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还要求具有高层次的艺术素养及表现能力。建筑工程制图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激烈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岩.建筑工程制图[M].中国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江方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M].北京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荆玮.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