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于诚,即无不成

2015-10-21 18:32落英缤纷
中国青年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取巧诚信论文

落英缤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对孩子的品德成长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师正,则生正。

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学期结束时,全体教师都要填一张考核表。考核表里有很多栏目,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没有经历的空白,比如“班主任工作”,“培养实习生”、“论文”等等。我只是把自己该填的栏目全都填了。

然后,述职考核的那天,我发现其他同事一个个全都是填得满满的。其中一个同事看出了我的疑惑,悄悄地指点我:“你别空着,随便编点什么吧!你不是班主任,就随便填写一个自己任教的班级;你没有培养指导对象,就填写与你教同科目的教师,写下互相指导学习;你没有论文获奖,就随便写个论文题目,标明校内交流好了”

我當时有点蒙。这就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盛行的现实社会?为人师表的成年人,完全没有半点羞耻地弄虚作假,因为身边人都这么干!

在教育界,教师期末的一张考核表,代表着教师一年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可以参与评优,有些地方还与奖金挂钩。且不论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是否合理,在利益驱动面前,很多人没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以前社会上的人们常说,校园是这社会上的最后一方净土了。这话听起来是那么美好,宛若世外桃源。但现实呢?

有一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前,校长让班主任教育学生如何说话,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如果谁说错了话,影响学校的声誉,那么班主任就要承担后果。于是,一场滑稽的闹剧就上演了。得知领导来检查,高年级的一个学生边跑边嚷:“领导来了,又要开始说谎了!”

我闻之,心痛!此现象不是我校发生的个例,而是我所在小县城教育系统的普遍现象。某报曾刊登文章,《不要再以“迎查工作”之名弄虚作假》,同样揭露了广东某地区学校的咄咄怪事。从什么时候起,教育也需要伪装?

前不久,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2015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上,提到此前严肃处理的几起学术不端事件,开讲“诚信”二字,为学生们上“最后一课”。99年前,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做“毕业训词”,说“诚”为一切道德事业之本源。“事出于诚,即无不成,偶败亦必有恢复之日。聪明人每好取巧,取巧而得巧,则处处思取巧,终至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后悔恨已无及矣!”

龚克校长再次强调:“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不论何时何地,遇到诱惑或是危险,都始终如一地恪守诚信,不断地为公向上。

所言极是,是为教育领域树诚信新风尚。

在校外,我也见识过不少满嘴谎言的人。明明做过的事情,却不承认;明明知道的事,却装聋作哑。而我有时候说几句真话,却被人暗地里嘲笑白痴。

傻傻的我,也曾遇到各种骗子。有一次,我独自去医院看病,遇到一位老人,手里提着X光片说:“给我2块钱吧!我连挂号的钱都没有”行人一个个从老人身边漠然地走过,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我给了他5元钱,叮嘱他赶紧去看病。黄昏时,我从医院出来,老人还在原地,依然对每个路过者说:“给我2块钱吧”我愕然,叹了口气,赶紧离开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仍然要年复一年靠行骗生活,这不是得了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吗?

多少人被骗过一次,再也不肯施舍,不再相信善意能换来诚恳。而我,除了反思自己的智商,并不影响我对社会的信任。身边的挚诚之人,也远远多于奸诈之辈。

我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相信所走过的,都是为了正途,相信:事出于诚,即无不成。

猜你喜欢
取巧诚信论文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闻角度如何“取巧”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