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
初中历史一向被认为是副科,不受重视,受到学校和师生的“冷落”。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和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服务成为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历史学科老师首先要改变观念,尝试与运用对学生学习与成长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学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他们以后获得良好的学法,以及以后能够融入社会,融入团队奠基。
一、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开展的前提
新时期的教学活动改变着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质疑与释疑获得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我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导学教案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给学生指出预习和课堂需要解决的教学重难点,从而引起他们在预习和自主学习时候的注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多维的互动中形成必要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历史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在《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这一内容教学中,我课堂就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课堂上通过投影知识点的方法带着他们检查自己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效果。快速梳理北伐战争的经过?自主解读教材上的《北伐战争形势图》,说说自己的理解?阅读教材,思考“北伐战争”前期为什么取得胜利而后期失败,理由有哪些?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个体努力就能有比较好的解决,但是有些问题是需要课堂上老师点拨和引导的,更有一些需要学生们的合作探究来解决的。
可见,合作探究是形成历史思维,获得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但是其前提必须是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的方向,且对一些较难掌握的知识有思考。如此,我们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才能有效果,有收获。
二、有效问题是合作探究质量的保证
自主学习能让学生能够有学习动力和兴趣,但是个性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思路也是不够开阔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可以针对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当然,我们的小组合作要合理分工,还要有合作探究的对象,即需要探究的有质量的问题。这样,技能活跃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他们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而又活力。如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一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比较多,如宋代的农业发展、生产工具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等等。但是其中的重点是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这里不仅要对教材上相关内容进行概括,还需要从时代发展,社会现状、经济问题等多方面思考;还要有理有据的陈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围绕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这多层原因。
初中生认知水平需要我们提高,他们的情感和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历史史观等需要我们其教育和培养。而且合作探究的一个重点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批判辩证的思考能力。这需要我们创设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戊戌变法”的性质把握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革命,我们结合所学和自己的理解怎么看待这一说法?有学生认为彻底失败是不准确的,毕竟使得清朝政府在某些方面有所变革,这是变法影响下的结果,有学生认为应该是胜利,变法不能看短期的结果和表现,应该看它多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等的影响。如此,我们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就能理解的更深入些了。
三、有效引导是合作探究落实的关键
运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交流、讨论和展示的时间会比较长;一般来说教学进度会放缓,有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和表達也不能到位,可能还需要我们老师全面归纳和系统的讲解。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探究的时候就可以给出方面,启迪他们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少走弯路。在小组合作中,要关注那些基础薄弱、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集体和团队的精神感召他们。我们的合作应该实施在需要的环节,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去探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不能随便找一些问题就让学生合作探究。另外,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戊戌变法的性质、洋务运动的作用等善疑巧问,没有必要让学生们组织深入的合作讨论,而如“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等问题,则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加以讨论和探究,从而形成一种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效组织,力求让学生在必要的探究活动中深入有效地进行探讨,培养他们历史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获得历史学习能力,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