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山绿水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2015-10-21 18:57邓乃平
前线 2015年8期
关键词:绿地绿化园林绿化

邓乃平

前不久中央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京津冀地区定义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意见》)提出要补齐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个“短板”,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和《贯彻意见》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要求集中力量先行启动、率先突破,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实现首都园林绿化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对首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为新时期首都园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到2014年底,全市林地总面积已达到108.1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达到73.45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8.02万公顷、湿地面积达到5.14万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58.4%,森林覆盖率达到4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3.8%。

近年来,园林绿化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结合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平原造林等重点工程,优先利用拆迁腾退地实施规划建绿,对于全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抑制违法建设、调整低端产业、疏解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北京与津冀两地生态建设合作已经有了良好基础,重点实施了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林木有害生物联防联治三个项目,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基本形成。到2014年年底,北京市在这三个项目上累计投入资金4.85亿元,完成造林绿化50万亩,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联防联治。

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的“减法”将换来园林绿化建设的“加法”,腾退用地将更多地用于绿化。力争到2020年,使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

在市域范围内打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

结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园林绿化工作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力争在绿隔建设、中心区绿化、大尺度城市森林建设、新城城镇绿化和山区生态功能提升五个方面实现“率先突破”。

绿化隔离地区是离城市中心区最近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抑制城市建设“摊大饼”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道绿隔绿化建设是我们的第一个“率先突破”。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绿化任务13.6万亩,其中一道绿隔3万亩、二道绿隔10.6万亩。

《贯彻意见》中明确提出:“一绿建成、全面实现城市化,二绿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并以此作为本市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建设的总体目标。我们将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和区县,把绿隔地区腾退的建设用地更多地用于扩大绿色空间规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低端产业,目前各区县正在积极推动拆迁还绿,让绿化隔离地区真正发挥生态隔离的功能。比如,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100多万平方米拆迁腾退,80%的土地将实现规划建绿;丰台区花乡羊坊村绿隔区域去年以来已完成100余万平方米拆迁腾退,下一步将全部实现绿化;结合环境整治拆迁腾退,海淀区“三山五园”园外园片区近14平方公里将实现绿隔地区的集中连片绿化。

城市中心区绿地分布的均好性直接关系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品质。我们将下大力在市民身边增绿方面实现率先突破。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300公顷,让城市85%的市民出门500米就能见到公园绿地。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规划建绿。结合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整合现状土地资源,实现规划建绿,不断增加城市绿地总量;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将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后腾退的土地更多地用于园林绿化建設;通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生态建设步伐,如行政副中心、新机场、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等项目,加大规划建绿力度,完善城市绿地格局,增加绿地总量。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多元增绿。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见缝插绿,开展小微绿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小微型绿地300处、面积200公顷。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和丰富城市绿地品质与功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所有新建改造绿地都必须提升集雨节水功能,结合较低洼绿地建设70余处雨洪调蓄型绿地。大力推进“增彩延绿”工程,增加绿地植物品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努力打造以市级绿道为骨干、区级绿道为支撑、社区绿道为补充的健康绿道网络体系。力争2017年前,完成1000公里市级绿道建设;2020年以前,完成全部区级绿道建设。

按照《贯彻意见》中“加快实施大尺度城市森林建设”的要求,我们把平原地区造林工作作为第三个“率先突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在平原地区推进绿化造林建设,到2020年新增林木绿地38万亩,使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形成环绕城市的大尺度城市森林。对平原地区资源基础较好、区位重要、成带连片的城市森林,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景观,建设开敞型郊野森林公园,提升平原地区森林服务功能和宜居水平。通过进一步增加森林湿地面积,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森林景观体系。

新城和小城镇发挥着承接人口和功能疏解的重要作用。做好新城和小城镇绿化是我们的第四个“率先突破”。按照《贯彻意见》中“统筹构建功能分工合理的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将加快推进小城镇 “一镇一园”建设,合理布局不同规模、功能互补的公园绿地,充分发挥小城镇生态优势,构建“一镇一园林,一镇一特色”的集约型绿色生态城镇,以自然、优美的园林环境提升小城镇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环境软实力。按照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打造市行政副中心,全面提升通州区园林绿化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林地面积1600多万亩,其中1300多万亩在山区。山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因此,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山区是基础。必须实现山区森林质量改善提高方面的“率先突破”。

全面落实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20年以前完成荒山绿化20万亩,基本实现山区全部绿化。加大森林经营力度,通过低效林改造、森林健康经营、彩叶造林等工程项目,完成480万亩中幼林抚育任务,建设50处森林健康经营项目多功能示范区,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对主要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等5个区县的10万亩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集成利用浅山区资源优势,建设浅山森林游憩带,提升游憩服务基础建设水平,连通林道、绿道网络,拓展市民森林体验空间。

在三地协同上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空间

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协同发展,一定要建立规划对接、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在我们的倡议和组织下,已经成功召开了三地“十三五”规划编制对接会议和资源数据信息共享联席会。通过建立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态空间结构布局。未来几年,在三地生态建设协同发展上,重点是“一南、一北、一环、多廊”。

“一南”是指加强重点区域绿化,构建京津保地区森林湿地大板块。在城市之间、城市与功能区之间,通过大片森林、湿地的规划建设,构建绿色生态隔离地区,形成良好的城市群生态体系。以大兴新机场、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区域为重点,在与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相接壤的通州、大兴、房山等相关区域,进一步加大造林力度,形成京津保地区大规模生态过渡带。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区森林湿地与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规划建设的森林湿地有机连接。开展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沿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到2020年,在与天津、保定毗邻的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青云店,通州马驹桥、张家湾、西集、漷县及北运河通州区域,新建湿地3000公顷;在张承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永定河、潮白河、官厅水库区域恢复湿地8000公顷,使全市湿地保有量达到5.4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提升到3.31%。新增大兴长子营、北运河2处国家湿地公园,使全市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5个。

“一北”是指整体构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协同推进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为重点,持续实施水源保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大张承地区密云、官厅两水库上游重点集水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力度,加快荒山治理进程,重点推进环京6县绿化建设,到“十三五”末完成规划100万亩的造林任务。切实增加张承地区森林面积,增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水量功能,提高该区域整体生态建设水平,建成京津冀区域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好坝上地区12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积累改造经验,探索京津冀退化林分改造协同机制和技术模式。

“一环”是指配合国家有關部门,整合京津冀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比如,在雾灵山区域,可依托河北省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在海坨山区域,可依托河北省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在百花山区域,可依托河北野三坡、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

“多廊”是指开展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林水相依、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体系。绿色生态廊道是一个城市或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框架,是城市重要的绿色通风廊道和生物多样性通道。三地生态廊道只有互通互联,才能在更大空间内强化其生态功能,形成科学完整的生态体系。按照《规划纲要》中“推进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和“推进永定河、滦河、北运河、大清河、南运河、潮白河‘六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的任务要求,北京市重点对贯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条交通干线和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等4条重要水系进行绿化建设,其中重点加大九大楔形绿地的建设力度,使交通干线每侧形成宽度50米以上的永久绿化带,重要水系每侧形成宽度200米以上的永久绿化带,并构建1000—2000米宽的绿化控制范围,全面提升绿色廊道生态防护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并与津冀绿色廊道实现跨区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平原生态廊道骨架。

(作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绿地绿化园林绿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我爱绿化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小猴栽树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