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2015-10-21 17:12刘士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创新

刘士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也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作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将更加艰巨,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应该切实做好对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工作。只有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才能切实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本文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

创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技术,有利于提升建设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完善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创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技术,落实好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定期对质量监督人员进行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从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

一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 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方,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我们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力保证。但是,这些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质量监督方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另外,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的质量监督管理政策和法规已经满足

不了新时期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需求,再加上相应的新规范和新标准尚未出台,使得质量监督标准没有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此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建设和施工企业的变动性和流动性增强,对于建设和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也难以追究质量责任。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没能做好自身的职能定位

因为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所以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执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执行。另外,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善,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导致出现问题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缺乏相应的执法威慑力。此外,不能准确地定位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和地位,从而造成监管内容和方式不一致,降低了监管效率。

3 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

建设工程质量方面出现问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就可以对工程的施工方进行处罚。目前处罚形式单一,没有结合市场机制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巡回式监督,从而导致建设、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过分依赖于政府,缺乏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建设工程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4 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需要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切实保证施工质量,还需要监督方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但是,目前监督方在监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监督行为不规范、监督工作不落实、监督不严格等现象。此外,现有质监人员的素质不足,人才结构有缺陷,缺少高级职称人员,新进的人员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不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另外,质监尚未完全体现其在技术上的专业性。有的专业不对口,存在着专业结构配备不齐、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1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是我们执法的依据。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规,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代表政府依法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二是组织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编制、审定和推广,编制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三是明确了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受到的处罚。

2 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在当前的条件下,需要通过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工程建设企业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因此,有必要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职能,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监督机构正常有序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3 改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

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建筑市场管理还不完善,通过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是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措施。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思路有必要进行调整,改变过去单纯用抽查和处罚的办法,更多的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引导。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制約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需要综合治理。我们注重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协调监理单位、检测部门、行业协会,质量认证、质量服务等有关单位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不断改进质量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

4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要重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建设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廉洁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更好地适应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监督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增强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要提高监督执法能力,质监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程序执法,体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公正、权威。二是要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培训,严格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资格认定。质量监督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牢固树立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三是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过去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5 推行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管理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现代化的质量监督,需要现代化的监督手段,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率和透明度、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提供重要手段。要积极推行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便于实施工程质量行为全过程的监督。首先,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网站,实现市联网制度,监督任务网上下载,监督档案电脑贮存,整改指令全部联网,规范标准随时查阅,采用网上报监、投诉、备案等办公手段,提高了办事效率。其次,试点数字化工地,取代了部分现场监督工作,通过摄像头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质量监督远程监控,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综合上述,在我国建筑工程不断扩大的今天,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不断使用,要求作为质量监督管理的监督方,应切实地做好对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监督方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5(23)

[2]季群.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建筑,2015(02)

[3]兰梅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河南建材,2015(03)

[4]陆俊兵.探讨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5(03)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创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及其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思考与探索研究
方家山核电工程无损检验质量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