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静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全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问题,学好科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化学 培养 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全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学科[1]。它主要包括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学科的知识。然而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问题,如苏教版科学课程中的《觀察水》《金属》《常见材料》《固体和液体》《空气中有什么》《我们吃什么》《蜡烛的变化》《认识矿物的性质》《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等,这表明化学在科学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学好科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不仅为学生对今后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透过科学课程,学生可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塑料、洗涤剂、肥皂等;也可对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如铁钉生锈、烟花燃放、蜡烛燃烧、水果腐烂等[3]。下面以“铁钉生锈”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不生锈的铁钉的区别,然后提出问题,二者的不同是由什么引起的,最后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做铁钉生锈的实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记录。利用各种科学实验来与学生共同探索,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注重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而在小学科学中就有很多体现开发学生思维过程的化学实验,如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固体在水中溶解、蜡烛燃烧等。下面以“空气占据一定空间”这一实验为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组中纸团湿了,有的组纸团没湿?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过程中思考关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的诸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以探究式为主,而探究的进行离不开实践,因此,实践活动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开展好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科学教学中化学探究实验占所有实验的大部分,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寻找空气、灭火等,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做好化学探究实验,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灭火”这一探究实验为例,在学生懂得燃烧需要氧气的科学知识后,创设一些生活实景,汽油燃烧时,用沙子灭火;酒精灯打翻烧着时,用湿毛巾灭火;菜锅里的油燃着时,盖上锅盖灭火。让学生自己尝试灭火,既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知识点,体会了科学的力量,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索、创新的前提和方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如在“变色花”的课堂教学中,可用下面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捕捉问题。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原因是怎么回事?提出一系列问题,打开学生探究的兴趣,揭示本课题的问题。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当中,在实验中学知识,在实验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宋天乐.开发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资源[J].新课程研究,2004(6).
[2]王淑卿.走进小学科学课堂里的化学知识[J].学科教学探索,2006(9).
[3]刘思备,谢尚超.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1).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