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娜
摘要:课堂教学文化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针对课堂教学文化特殊性、情境性、惰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本文试从人文价值教育理念的视角,反思与重构课堂教学文化,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重构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文化,让每个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人文价值教育 课堂教学文化
一、什么是人文价值教育
人文价值教育是一种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它起源于印度,目前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国际人文价值教育学院”。“人文价值教育”主张:人类有五大人文价值,包括“真理”“正当行为”“和平”“仁爱”及“非暴力”。其目标是通过对这五大价值及其子价值的关注和渗透,让每个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课堂教学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1.课堂教学文化的含义。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来说,每天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课堂教学文化是师生在课堂上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影响、决定课堂中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表现,“是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建构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文化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2.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1)特殊性。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谓特殊文化是指“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文化成分,换言之,仅适合于某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人或团体参与的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是在特定时空里进行的,构成课堂教学文化主体的是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和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教师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获得教师资格的知识分子。学生是达到一定年龄、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儿童。其次,特殊的文化活动。教师以知识为载体向学生传授文化,学生学习并掌握文化,这一教育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最后,特殊的行为规范。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特殊的行为规范,如显性的课堂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行为规范,隐性的师生达成的共识。
(2)情境性。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情境性文化。首先,課堂教学文化主要发生在教室这一特殊空间和一堂课这一特定时间里。课堂教学文化是受一定时空的影响,具有特殊的环境背景。其次,课堂情境极为复杂和不断变化的,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真实的情境。最后,课堂教学文化的情境性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情感的融合和课堂氛围的营造上。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语、动作和情感的交流,相互理解和信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3)惰性。“就文化自身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当新的文化要素或形式兴起、传播时,大多要受到旧有文化的排斥和抵制,不管新文化怎样有价值,它都要受到旧文化的反对。”新课程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转型,其本质是文化的转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构。文化的惰性使得师生习惯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文化,习惯了过去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当面临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时,这种观念上、行为上的差异使他们处于一种困境中,新旧文化的冲突,使师生有意无意的抵制新的文化模式。
(4)隐蔽性。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但它渗透于课堂之中,时刻左右人的行为而不为人们所觉察,但是在人的行为活动中却时时表现出文化的存在。“在很多时候,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东西往往是对人而言最陌生的东西。因为,它已成为人习以为常、不假思索的生活内涵。”课堂教学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内化于师生的行为,无声无息的制约着人的行为而不为人所知。
(5)滞后性。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来说,每天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文化就是他们在课堂上的生存方式。课堂教学文化一旦形成,支配着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文化中的主体产生持久的影响。由于文化的长期性、隐蔽性及对人行为的控制性。所以一旦一种文化模式形成之后就会形成持久性。由于文化持久性的存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很难一下渗透到当前课堂教学文化中去,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融合过程。
三、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
1.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和速度。学生属于被控制者,只能被动的学习。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形成以“支配一服从”为普遍特征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且不再把主要责任理解为传播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与管理知识,不再把责任理解为塑造而是引导”。人文价值教育理念认为,要摒弃那种强调师道尊严,知识授受的“主——客”、“我——他”的关系,而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构建以对话教学为基础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主——主”、“我——我”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石。
2.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关注的是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和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都由教师决定。在忽视生命的课堂中,学生的生命价值受到压抑,不断贬值。人文价值教育理念认为,要树立起生命教育的理念。从生命的层次、动态生成的角度重新全面地审视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体,看成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无生命的工具,而要把学生视为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将学校生活视为师生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成长经历,真正把课堂变革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减少教学中的强制性,让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综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递过程,更是一种师生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要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教学要再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景。人文价值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把课堂看做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压抑的气氛中快乐地体验学习,将主体性化作学习的动力。
四、结束语
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是—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人文价值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个以仁爱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的新理念。课堂教学及文化建构的目标是挖掘人的学习潜能,实现人的学习本性,满足人的学习需要,从而去传播知识、优化生命、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