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民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体会。通过讲述二次备课的原因、目的意义,阐述了二次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重点论述了二次备课的原则与内容。通过文章期望能让人对二次备课有比较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导学案;二次备课
自《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下双案一体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课题开展以来,我校教师无论是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还是教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发展,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课题的影响与推动下,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两个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导学案应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整合了同年级同头教师的理论积累、业务素质、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形成了“个人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型――课堂教学”一套比较完善的备课、上课的流程。
导学案是同头学科教师结合教材设计意图、单元教学要求及课文内容共同设计、创造的导学方案,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使课堂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它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固然勿庸质疑。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导学案研究与运用经验的积累,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它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即导学案对教师个性突出的不够、对因材施教重视的不足。导学案是所有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面向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共性东西,而对教师个人的个性特点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重视不够,这就容易导致所有教师上课的过程与方法基本一致,造成千一人面,使教师个人课堂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二次备课的目的就在于使集体智慧更适合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更符合她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缩短导学案与教师个人及其所教学生的距离,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巨大作用。
当然,二次备课不是对集体创造的导学案进行全盘改动,而是在尊重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将个人对教学内容独具个性的理解融入其中,对之进行更具有教师个性特点、更适合于教师个人操作和学生学习的再创造。通过这样的二次创造,不仅可以保障教师个性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也能使个人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各具其味,同时,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的关系我们理解为:集体备课是大方向,二次备课是小细节;集体备课是巨,而二次备课是细;集体备课是筋骨,二次备课是血肉。
二次备课要遵循的原则是尊重集体,突出个性。即教师个人在整体理解把握导学案的具体操作步骤时,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对所教学生的考虑融入到对导学案各个环节的具体处理中,实现对导学案的再创造,近而使导学案与个人和所教学生的距离缩短,直到缩短为零。具体原则如下:
1、目标不变,但可以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把握融入其中,使之更贴近自己对教材的体会与认知。
2、环节不改,但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某个或者某些环节进行合理处理,以达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3、重视课堂高效,重视因材施教,重视个性体现。
二次备课的过程是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不仅闪耀着集体智慧的理性光辉,而且跃动着独特的个性魅力。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哪些内容上着手呢?下面仅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1、备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对之研究的越深刻,把握的越准确,我们开拓出的发挥个性特长的创造空间越广阔。首先要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与教材编写者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开辟出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通道,准确把握教材要学生学会什么。其次是如何运用教材。反复研读集体创造的导学案,把自己对教材的已有认知、达成教材设计意图的设想、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融入到导学案之中,实现教材、导学案、个性理解三者的整合。
2、备学生。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它决定的着教师课堂行为的最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使用教学方法时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是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心理需求,这样才可以设计出合理的能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课堂教学流程。其次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况,在准确把握学生群体心理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才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异步推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3、备教学目标。
备教学目标就是对导学案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界定,融入自己的个性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方面看是否需要对之进行增删。第二是从导学案目標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方面看是否对原目标进行增删。
4、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将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整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措施、对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达成目标的手段等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对导学案进行符合自己教学个性、适应所教学生需求再创造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设置,主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内容设计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教学活动的安排,主要考虑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是否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
分类推进,因材施教,主要考虑对导学案的调整与修改是否全面注意到了各类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使用的方法措施是否有利于各类学生的异步推进等。
5、备限时检测。
限时检测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练习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而且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补充。它主要考虑检测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层次性、是否有深度广度,梯度安排是否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整合,难度是否有利于各类学生的异步发展。
总而言之,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都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潜心钻研,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机智,大胆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日积月累,教学中就会自然而然地透出自己的个性,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主体异步教学法》、《多元智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