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声环境质量研究

2015-10-21 19:35邱雪张思冲陈洁姜晓慧周晓聪
森林工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贝质量

邱雪 张思冲 陈洁 姜晓慧 周晓聪

摘要:城市声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哈尔滨市区设置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市区声环境质量状况、生活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人口分布情况、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状况、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情况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运用统计和平均法对哈尔滨2006~2010年间的声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市区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工业区达标率高于其它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严重,尤以夜间为甚。 监测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仍不可忽视。

关键词:等效声级;分贝;声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S 719];[X 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5X(2015)01-0038-05

Harbin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Research in 2006-2010

Qiu Xue1,Zhang Sichong1*,Chen Jie1,Jiang Xiaohui1,Zhou Xiaocong2

(1.Geographic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2.Harb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arbin 150076)

Abstract:The city acoust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todays society.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Harbin city,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condition,population distribution living in different equivalent sound levels,regional acoustic environment sound source condition,sound environm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urban functional areas,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Harbin in 2006-2010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s using the method of statistics and the aver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the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Harbin remained stable.The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urban area was light pollution,no significant changes between years.Urban road traffic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good.The length weighted averag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was up to national standards,which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tween years.The compliance rate of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of acoust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t daytime was higher than nighttime urban.Industrial zones complia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functional areas.The transportation routes on both sides of the region had seriously excessive noise,particularly at night staggering.Therefore,monitor and improving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is still can not be ignored.

Keywords: equivalent sound level;decibel;acoustic environment;quality

收稿日期:2014-04-13

基金項目:黑龙江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2521165)

第一作者简介:邱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研究。

*通讯作者:张思冲,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研究。Email:hsdzsc@163.com

引文格式:邱雪,张思冲,陈洁,等.城市声环境质量研究——以哈尔滨2006-2010年为例[J].森林工程,2015,31(1):38-42.近年来,人们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声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指标[1]。本文就哈尔滨市2006~2010年城市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研究,目的是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并为改善噪声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进行服务。

在当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背景下,城市区域声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不容小觑,对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哈尔滨市区设置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市区声环境质量状况、生活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人口分布情况、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状况及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情况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

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有统计和平均法、噪声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2]。统计和平均法简单,但未考虑建筑布局、人口分布及功能区属性等因素对噪声质量的影响[3]。噪声综合污染指数法仅考虑了功能区属性的影响。模糊评价法考虑的因素全面,但由于方法还不够完善,评价结果可能会出现分类不清、结果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利用應用最普遍、简单易行的统计和平均法进行评价[4]。现阶段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主要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和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3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道路交通噪声的强度是随时间变化的,采用噪声能按时间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声级的方法。评价标准执行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道路交通声环境和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均分为好、较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5个级别[5]。

第1期邱雪等:城市声环境质量研究——以哈尔滨2006-2010年为例

森林工程第31卷

1研究区基本概况

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略倾斜,地貌类型以漫滩、阶地和平原为主。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km2,其中,市区面积7 086 km2,人口10 635 971人,其中主城区人口为5 878 939人[6]。

哈尔滨市集聚了全省的工业和科技力量,各经济技术区中处于扇形中心地位,对全省的国民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向心和辐射作用。同时,哈尔滨也大力发展交通业,铁路、高铁、公路、航空和水运等运输事业已趋于完善,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本文仅从公路交通声环境进行了监测。至2011年9月,哈尔滨市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30条,桥涵24座,总里程数增加了141 km[7]。2012年哈尔滨市新增公交车辆600辆,其中在经行市区主干道路公交线路上更换300台大容量环保型公交车,在春节期间哈市公路客运共完成客运量5 271 837人次[8]。

2哈尔滨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2.1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

2.1.1监测概况

哈尔滨市区按700×700(m)等距离划分成308个网格,其中有效网格216个,监测点位设置于每个网格中心。市区区域声环境监测频次为每年春季监测1次。

2.1.2现状及变化情况

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6.6~66.6 dB,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6.0 dB。根据GB3096-2008标准,2010年哈尔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与2006年相同,见表1。“十一五”期间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年均值基本持平,区域声环境质量均为轻度污染,各年达标面积及达标率未发生明显变化。

表1市区区域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表dB(A)

Tab.1 Downtown area acoust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results statisticsdB(A)

年份网格覆盖人口/万人监测面积/km2达标面积/km2达标率/%L10L50L90Leq2006264.7105.8492.6187.558.651.645.856.02007264.7105.8489.6784.758.451.544.655.92008265.9105.8490.1885.258.250.443.955.72009265.9105.8492.6187.558.046.941.255.62010265.9105.8486.6881.958.452.347.256.02.2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2.2.1监测概况

哈尔滨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范围共覆盖66条主要干线,共计158个点位,其中路段总长为120.20 km,监测频次为每年秋季1次。

2.2.2现状及变化情况

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63.0~72.1 dB,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7.9 dB。其2010年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见表2。“十一五”期间,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均为好,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基本持平。

表2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表dB(A)

Tab.2 The urban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results statisticsdB(A)

年份L10L50L90Leq评价200670.062.355.367.8好200770.463.853.167.8好200869.864.460.168.0好200970.164.058.768.0好201070.362.856.967.9好“十一五” 均值70.363.556.867.9好

2.3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2.3.1监测概况

哈尔滨市区功能区声环境共设17个监测点,每季度进行1次24 h连续监测,全年共监测68点次。其次,1类功能区设师大、功力所和船院3个监测点;2类功能区设哈工大、哈一机、轻工花园、安国街、太古街和安埠小区6个监测点;3类功能区设电机厂、轴承厂、龙江电工和平房工业区4个监测点;4类功能区设新阳路、西大直街、外环北路和东直路4个监测点。

2.3.2城市功能区现状分析

功能区噪声标准的适用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9]。

2010年哈尔滨市区按各类功能区统计,1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25.0%,夜间达标率为16.7%;2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7.5%,夜间达标率为41.7%;3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1.0%;4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0.0%,夜间达标率为0.0%。从全年来看,昼间2类和3类功能区达标,1类和4类功能区超标;夜间仅有3类功能区达标,其它各类功能区均超标。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超標较重。

3声环境质量分析

3.1区域声环境质量分析

3.1.1哈尔滨市区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状况

2010年市区区域声环境主要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声源构成为:生活噪声占54.6%、交通噪声占16.7%、工业噪声占2.3%、施工噪声占1.4%、其它噪声占25.0%。“十一五”期间声源构成基本相同。其中施工噪声均值最高,为56.2 dB,工业噪声均值最低,为55.5 dB。与2006年相比,受工业噪声影响的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降低1.8dB,施工噪声降低1.1dB,受其他声源影响基本无变化,如图1所示。

图12010年市区区域声环境声源构成

Fig.1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sound in 2010

3.1.2哈尔滨2006~2010年生活在不同等效声级下人口分布情况

2010年市区生活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较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人口分别为16.0、81.2、126.8、40.6和1.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0%、30.5%、47.7%、15.3%和0.5%。“十一五”期间,生活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的人口比例最大,其次为生活在较好的,二者之和在80%~90%之间。生活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中度污染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生活在轻度污染的基本持平;生活在较好、重度污染的有所下降。与2006年相比,2010年生活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轻度污染、重度污染下的人口比例有所减少,生活在好、中度污染的有所增加。人们生活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未见明显改善。

3.1.3哈尔滨市区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

“十一五”期间,道里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最高,为56.6 dB;呼兰区最低,为50.9 dB。呼兰区、阿城区和平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其它各区为轻度污染。各区区域声环境质量年际间无明显变化,见表3。

表3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监测结果统计表dB(A)

Tab.3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sults statistics of

each administrative region areadB(A)

行政区20062007200820092010“十一五”均值呼兰区51.051.151.051.050.550.9阿城区51.751.551.451.251.151.4平房区55.354.755.756.053.655.1南岗区55.956.456.255.055.255.7香坊区55.756.155.756.355.955.9道外区56.455.655.355.157.856.0道里区56.355.855.357.258.256.6

3.2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分析

3.2.1道路交通声环境路段达标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等效声级超过70 dB的路段比例在7.7~28.3之间变动。2010年最多,道路长度达到34 km,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28.3%;2009年最少,为7.7%。与2006年相比,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轻度污染的路段长度比例增加了18.9%,属于较好的路段长度比例减少了18.3%,属于中度污染的基本持平,见表4。表4市区历年暴露在不同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

Tab.5 The urban historical exposure equivalent

acoustic level in different traffic environment

年份项 目好较好轻度

污染中度

污染重度

污染超过70dB

(A)干线2006路段长度

/km58.544.310.07.00.417.4占干线总长

/%48.736.98.35.80.314.52007路段长度

/km66.035.418.00.8—18.8占干线总长

/%54.929.515.00.7—15.62008路段长度

/km56.941.815.25.80.521.5占干线总长

/%47.334.812.64.80.417.92009路段长度

/km57.953.18.60.6—9.2占干线总长

/%48.244.27.20.5—7.72010路段长度

/km63.922.327.36.7—34.0占干线总长

/%53.218.622.75.6—28.3“十一五”路段长度

/km303.2196.979.120.90.9100.9占干线

总长/%50.432.813.23.50.116.8

3.2.2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声环境

“十一五”期间,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道外区为较好。道外区道路交通噪声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全市最高,为68.1dB;阿城区全市最低,为65.1dB。各区道路交通声环境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如图2所示。

图2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声环境变化

Fig.2 Road acoustic environment changes in each administrative region

3.3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分析

3.3.1功能区声环境变化

“十一五”期间,1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基本保持平稳,2008~2009年有所上升,夜间达标率稳中趋降;2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稳中有升,夜间达标率年际间变化无规律,总体趋降;3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保持在100.0%,夜间达标率先升后稳;4类功能区除2006年昼间达标率为12.5%外,其余均为0.0%。

與2006年相比,1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保持不变,夜间达标率下降8.3%;2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上升14.4%,夜间达标率下降8.3%;3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保持不变,夜间达标率上升12.5%;4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下降12.5%,夜间达标率保持不变,见表5。

表5功能区声环境达标率变化%

Tab.5 Changes of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success rate in the function region%

年份1类昼夜2类昼夜3类昼夜4类昼夜200625.025.073.150.0100.068.812.50.0200725.08.387.041.7100.075.00.00.0200850.016.783.354.2100.081.30.00.0200941.78.383.345.8100.081.30.00.0201025.016.787.541.7100.081.30.00.0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本文主要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和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3个方面,运用统计和平均方法对2006~2010年哈尔滨市声环境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市区区域声环境主要生源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生活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的人口比例最大,人们生活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没有明显改变。

(2)市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轻度污染的路段长度比例有所增加,属于较好的有所减少,属于中度污染的基本持平。

(3)市区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工业区达标率高于其它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严重,尤以夜间为甚。

4.2讨论

从声源构成可见,哈尔滨省主要的噪声来源是社会噪声占55%。要控制好声环境质量状况,首先需要从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入手。对商业中心、娱乐场所的音响音量进行规定;道路两边的居民区增加隔音墙或是增加树木绿化,目的是起到隔音的作用;早晚集市要限定固定的时间,以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其次,道路交通噪声构成所占比例不容小觑,有调查发现,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城市人口数、车辆数的增多而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是现在和将来困扰人们的主要噪声源[10]。工业噪声所占比例降低,主要是因为通过对工厂环境噪声的预测。可靠的噪声预测可判断建厂布局是否合理,直接掌握各受声点源的噪声影响状况及噪声源对受声点源的影响[11],为治理工业噪声污染打下基础。

各市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别的声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建筑规划等;完善有关汽车的标准和法律体系、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降低声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李丽娜,张思冲,王明明,等.哈尔滨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分析[J].环境工程,2012,30(3):117-120.

[2]李名升,佟连军,仇方道.基于模糊识别的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838-841.

[3]张军.宝鸡市大庆路声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171-172.

[4]张瑞环,张军,陈文清.四川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5):464-466.

[5]王艳.新疆米泉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90-92.

[6]2010年哈尔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5-12.

[7]苏强.哈尔滨市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30条总里程达141公里[EB/OL].http://news.hexun.com/2011-09-25/133705841.html,2011-09-25/2014-04-07.

[8]邹慧.2012年哈市将新增更新600台公交车[EB/OL].http://hlj.people.com.cn/n/2012/0116/c220005-16682939.html,2012-01-16/2014-04-07.

[9]张卫红.宁夏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甘肃科技,2009,25(12):6-29.

[10]许晶,肖金,廖岳华.湖南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分析[J].四川环境,2010,29(5):54-58.

[11]朴光玉,程英.哈尔滨周边工厂环境噪声预测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7):16-18.

[责任编辑:李洋]

猜你喜欢
分贝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驾车时宜放刺激音乐吗?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不要一个人在路边玩耍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
MP3使用不当  听力易受损
声的单位——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