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喜鹏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进而确保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行车舒适度。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具体应用;质量控制
1、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1.1钢筋混凝土施工。公路桥梁工程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依次按照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操作:公路桥梁的模板工程,对标高、轴线等误差的要求非常明确,必须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模板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公路桥梁的钢筋工程,则注重根据桥梁工程的施工规模与具体要求,合理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保证钢筋的规格与数量满足桥梁工程施工标准。
1.2桥梁基础施工。一是在施工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如测量放线、布置现场、材料送检等;二是要做好基础开挖工作,由监理工程师对基础平面位置、地面标高等进行测量、校验、固定,对施工区域中的杂物等进行清理,做好充分的排水准備,直至基坑开挖验收过关后方可进行桥梁基础施工;三是要严密控制钻孔桩基础施工和桥梁墩、台质量,检查桥梁基础与台身的混凝土配比、搅拌、捣实、浇筑等施工质量。
1.3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是公路桥梁工程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器材节省、成本较低、进度较快等方面,其主要对预制梁安装、纵向湿接头施工、伸缩缝安装等施工环节有着明确要求。其中,尤其以预制梁安装施工为重中之重,可以将其分为先张法预制梁板、预制梁吊装、后张法预制梁板这三部分,不同施工部分的施工要点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设计、吊装安置、构建检查等。
2、桥梁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体外索加固法。体外预应力是一种有效的桥梁加固方法。简单易行,不影响行车。受力途径明确,能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抗裂度,有效改进结构的应力状态。为了满足加固后旧桥的承载力的需要,体外索一般采用折线形,同时满足梁正截面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要求。体外索材料一般由无粘结钢绞线、粗钢筋与槽钢组合而成。体外索加固桥梁受弯构件时,可按偏心构件来验算梁的承载力;按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认为截面受弯破坏时,梁内的非预应力钢筋达到屈服,而预应力钢筋达不到极限强度,验算使用阶段的应力及结构变形;按加劲梁组合结构分别对其受力和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在正使用极限状态的各项指标计算时,按整体变形协调条件计算在外载作用下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
2.2真空压浆技术。真空辅助压浆的基本原理是:在传统压浆工艺基础上,将孔道系统密封,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真空处理,使这产生-0.08Mpa~-0.1MPa 左右的真空度,然后用压浆泵以≤0.7MPa 左右的正压力将优化后的特种水泥浆从孔道的另一端压入,水泥浆从真空端流出,且稠度与压浆端基本相同,再经过特定的排浆、保压、以确保孔道内水泥浆体饱满,以提高预应力孔道压浆的密实度和饱满度。
2.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规范》l2.10.3 后张法张拉第 2 条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主要从受力角度要求后张法多根(束)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使张拉的合力作用线处的构件核心截面以内,防止构件截面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和边缘拉力。对称张拉可避免或减少偏心力矩,宜分批、分阶段对称地进行。另外,按控制应力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会因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应力损失。综合考虑张拉力的影响,可减少预应力损失。
3、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3.1 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在全面掌握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正确理解了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以及进行了以施工为目的的各项调查之后,应根据进一步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对投标时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进行重新评价和深入研究,以制定出详尽的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经确定,即可进行各项临时性结构的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使用现有材料和设备,因地制宜,使设计出的临时结构经济适用、装拆简便、通用性强。
3.2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对原材料的标准要求,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建设施工最基本的质量保证。同时,作为桥梁的施工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对原材料进行管理必要性,对质量技术控制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对施工工序以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切实做好保证质量的根基工作。另一方面,桥梁在应用的结构方面,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在材料进场时必须要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使用。另外,在材料进入现场后的存放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在预应力筋以及在钢筋材料等方面也要做好妥善的保管,不能受雨水的侵蚀,进而有效的避免因没有得到妥善的存放所造成预应力筋以及钢筋材料等在强度上受损,在保管时做到保证材料的质量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坏。
3.3 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分部工程、分项工作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明确地基、沉人桩、灌注桩、沉井、模板、支架和拱架、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等施工安排;明确施工质量、安全、节约等措施;对施工中所发生的工程和工艺缺陷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完善;对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批准承包商进行下一道工序。
3.4 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审查模式。作为施工负责人,也应在施工过程当中协调好各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负责施工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作为负责人,也要在施工过程当中也应明确各个部门人员、负责各道工序人员的具体职责,在施工中,实施每道工序后的质量明确责任,还要充分了解在质量管理体制当中;作为每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等各个方面都是作为控制桥梁施工质量最主要的工作。在控制技术质量时,全面的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更好的有效提高安全管理。
3.5 做好工程的质量验收。为了确保施工的技术质量,检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和重要的内容。作为施工单位应自觉的进行自检,配合监理部门进行抽检。而作为监理单位必须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的层层的监督工作管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工作中可应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做好动态的技术质量控制,倘若是比较重要关键的环节和工序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妥善保管好资料。在施工监督中,作为管理部门必须要发挥出其重要的监督作用,及时进行抽检,切实做好验收评定工作,用公正权威的职能做好技术的质量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加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道路桥梁工程线长面广,有些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和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还不先进,都有待于做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世奇.试述公路桥梁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广东科技,2009,6
[2] 杨云彪.浅谈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