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2015-10-21 17:12杨文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采空区路基路面边坡

杨文强

摘要:公路工程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病害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公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边坡防护、边坡变形、岩溶地区和采空区是容易发生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地区,重视对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及时有效的解决,有利于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如何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是当前公路工程关注的焦点。因此,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边坡;岩溶区;采空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公路路基路面修筑工程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公路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对公路的使用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很多修筑完毕的公路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边坡的防护以及变形,岩溶地区和采空区等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平时质检的时候要更多的关注这些地方,一旦发现了问题要重点进行治理,确保工程的质量。

一、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应符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来说,影响边坡强度的因素很多,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在植物防护方面,所谓的植物防护是指以成活的植物作为路基防护的材料,其具体做法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在拟保护的路基部位,形成有生命的保护层,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在公路工程采取植物防护的措施,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而且对于固结和稳定边坡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监测、减弱或消除环境中有害因素。在工程防护方面,为加强公路工程的安全,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不适宜植物生长的边坡地段,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进行防护。在柔性支护与防护方面,柔性支护与防护可以使工程对周边环境方面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二、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变形与失稳,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影响较大。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在山区修建公路的时候,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以预防崩塌、落石、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山体或边坡变形,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三、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1.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地区的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治理,应从整体上把握岩溶地区的路基概况,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理清岩溶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以便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岩溶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具体说来,对于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应搞清楚岩溶地段的具体位置,尽量设法绕避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路面的危害性一直以来都是最普遍的问题,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

2.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也是岩溶地区公路建设路基路面病害的常见地段,在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则要针对路基基底的干溶洞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

四、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采空区主要指的是用于开采煤矿的天然矿产区,目前许多商人大量非法开采这些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病害路段。采空区的治理是路基路面白海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其施工时间长,而且上浮岩土体的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长,对路基的危害比较严重,危害持续的时间也较长。要进行治理,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采空地区的分布以及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下面采空区治理的几个注意事项。

1.路基治理。对采空区的治理有几个步骤要注意,其一是开挖回填。在开挖回填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时避免将定位的木桩,轴线桩等挖掉。回填的时候,要注意合理使用材料,最好可以选择砂浆。回填不能对原有的路基产生影响,要尽可能保证地面的平整光滑度,有效地减小因为地表沉陷而导致的问题,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对于一些煤矿开采量不大的采空区,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的造价,避免能源以及资源的浪费,可以采用架桥的方式越过采空区。如果开采量已经很大了,还可以采取注浆的办法。注浆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形成封闭离层的采空区,封闭离层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因此在离层内注浆,可以有效缓解地表沉降的问题。

2.开采协调。开采协调是治理开采区病害路段的一个辅助方法,开采协调有三个注意要点。第一是关于整路板面的接缝问题,第二是要注意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第三是要合理规定和安排开采的时间,不允许在规定时间之外进行开采,否则视为非法开采。在调整接缝板宽度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小板面的内内应力,增加板面的稳定性。在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治理比较厚的,开采量大的区域。开采时间要以煤矿区能够承受的开采程度为标准,合理安排,避免冬季低温时进行开采,以此减小路面因为受冻而引起的形变。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结合具体路段进行建设,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常见病害,合理选择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公路工程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芳林,崔相奎等.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2013,(16).

[2] 胡玉萍.探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价值工程,2014,29(21):101—101.

[3]李建军.浅析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决策及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9).

猜你喜欢
采空区路基路面边坡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安全治理方案设计探讨
不同失稳判据下边坡稳定性的规律性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及其技术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解析
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
路基路面工程试验检测方法略谈
针对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
为采空区加上“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