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涨焕 王春娟 陶雪竹 宋玲 朱慧 李阳春
该项目为嘉兴学院校级一般SRT项目基金资助项目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核心骨架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众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品位发生了较大改变,现阶段人们对道路设施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功能方面,对道路本身和周边的景观环境及配套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也日益成为大众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于是这就要求道路的绿地景观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环境质量,而且在营造地方文化氛围方面也必须加以考虑,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人共生与互动的方式,以达到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 道路景观 互动 共生
一、从城市道路景观阐释人与道路的互动与共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家经济能力的迅速提升,从而致使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看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其中的不足,譬如城市环境建设和设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这里的城市环境建设也包括了本文所谈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如今,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每天伴随着高节奏与快步伐来往穿梭于城市道路之中,大众每天被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所包围着,然而面对身边的事物却缺少关注。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每天穿行和活动的道路与街角的城市景观绿地,道路景观作为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过客,尤其是人自身和城市的互动与交流应该首当其冲的被大众所关注。
笔者查阅词典了解到"互动"代表着"相互"的意义,生活中人们通过与城市道路景观的共生与互动,人与景同时获得积极的影响作用,即一种"双赢"的模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在不经意间周围道路的景观配置中使其心情舒畅,从而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景观在人的到来之后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另外一个关键词"共生"。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我们不能达到神仙的境界,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景观与人相互共生的作用,景观也离不开人带给它的生命活力。1人们与城市道路的日常更加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日常工作、上班、休憩、观赏等同时充斥在人们的行为当中,于此城市道路景观和人的"互动"与"融合"油然而生。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定位调查分析研究
1. 调研基地选择
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道路景观的现状,本项目组通过走访选择嘉兴学院北区大门口的一块道路绿地进行调研。从具体的地理位置来看,该调研实地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文昌路街区,截取中环西路和越秀南路区间段,此段街区距离嘉兴市中心仅4公里,嘉兴学院越秀南、北校区毗邻两侧,其间有与街区平行相邻的城市河道,地理生态条件相对优越,道路侧旁植被茂盛,河中有有停泊的船上居民,与学校生活紧密相连,且具极高的可塑性。
2. 调研基地现存问题归纳
在调查分析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景观、人、活动俱在,但是彼此之间却缺少了互动的纽带,没有达到人和道路景观的互动与共生。通过项目组对嘉兴市区道路景观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发现了此处道路景观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总体忽视道路景观的交通功能,布局强调剪形植物配置。因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而影响行人步行;在较窄的隔离带区域密植大批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2)设计形式单调,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河堤缺乏安全保障;
(3)缺少市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使景观环境丧失更多的功能性;
(4)所属区域较为特殊,南北方向都为教学区域,又缺少与学生与之相符的配套设施。
(5)虽然紧邻河道却没有与河道形成较好的联系,使景观缺少生命力各自单一的存在没有形成统一的景观带。
三、城市道路景观使用人群的诉求
为了得知当地居民他们对于周边环境的真实想法,调研过程中,笔者与使用人群进行了一定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发现,基地活动人群主要老年人和年轻人,以及少数外来游客。
1. 老年人
我们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问卷,以及活动进行定点观察,通过不同时间段老年人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老年人最集中的需求归纳为以下三点:
(1)希望能够添加一些运动配套设施,便于他们的锻炼健身;
(2)可以有幼儿休闲区,增加他们生活便利性,方便日常生活中照顾他们的孙辈等儿童;
(3)目前的河堤保护安全性太低,最好加强护栏的坚固性。
2. 年轻人
(1)上班族
当地年轻人大都是上班族,白天晚上来往穿梭于这条街道。他们更加追求具有美感的方案,从而使他们上下班过程中可以得到轻松感,使他们身心愉悦。
(2)学生
这块城市道路景观绿地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毗邻,来往学生较多,设计方案是要充分考虑到此类人群,作为学生的我们懂得对于这块景观绿地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对于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发现此处景观绿地虽然比较清幽适于晨读,但是相对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例如桌子、椅子比较缺少因此丧失了此块区域的原有功能性。
3. 外来游客
调研过程当中巧遇了几位外来游客,通过和他们的交涉,认为这块道路景观绿地虽然临河,环境相对比较清幽,但是他们从中无法看出来嘉兴本土的的民风民俗和当地的文化特色,这也成了一个我们在稍后的方案讨论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后期的方案设计中需要对此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并合理划分公共空间和满足更好的交通的需求,将其变成一个可持续的、充满活力并且是人文主导型的绿道系统景观,设计着眼点在于"共生"和"互动",望该设计能够提供一个城市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着眼点在于"共生"和"互动"
宏观上来说城市景观设计不仅是要设计一种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空间关系。当缩小视域范围,将城市景观绿地缩小到具体某一维度,例如本文所讲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后,我们所提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更多的集中到"共生"与"互动"中来。
城市道路景观虽然在"景观环境"这个大概念下显得非常渺小,但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息起居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城市的迅速崛起,各种"水泥墙"、"玻璃体"建筑拔地而起,绿的地减少使人们日趋浮躁,但是只要我们在城市道路景观中植入设计,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例如绿色廊道、公园、城市湿地、街头绿地等各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就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加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加强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得出,当人们的经济条件达到一定临界值之后就会对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进行探求。这完全符合当下人们的情况,伴随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就会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的生活舒适度进行积极地追求。因此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探讨我们要注重三方面:物理层次、心理层次以及社会层次的关怀,以达到人与道路景观"共生"、"互动"的完美景象。
总结
城市道路景观在设计理念上要突出整体设计,需从宏观的视角进行考虑,需着重分析与基地周围相邻环境的融合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使用人群各层面的实际需求,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日常行为要与道路景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生与互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应该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理念进行系列细节的设计。我们相信对于当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品质的过程中,此理念不应该是只局限于当下,它应该是久远的、历久弥新的一个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
[1]贾嘉.景观与人的互动分析 [D]. 天津大学,2012
翁涨焕(1994-)男 浙江舟山人,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