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进小学课堂的思考

2015-10-21 17:03焦林郭琴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糟粕国学文化

焦林 郭琴

关于“国学”要不要进课堂,在教育界掀起了一番热议。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过于迂腐,其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所以应阻止“国学”进入课堂。有的人,则认为,传统文化中虽有糟粕,但更多的是精髓,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进课堂是百利无一害的。不管是哪种看法,都引起了我们对“国学”进课堂的重视。那“国学”应不应该进入课堂,尤其是小学课堂?

一、国学经典进课堂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从古至今,先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艰难地摸索,才总结出了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才积淀成了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民族核心价值理念。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追逐伟大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国学经典来谈民族复兴,来谈中国梦。国学经典是文化之根,只有文化之根永固,中华文明才源远流长。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弘扬国学经典的重任。

现在,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有些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等因素,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导致了犯罪现象在我们的少年儿童身上屡屡发生。这都是没有正确的价值体系引导他们,导致他们的人格不健全。我们不需要另求良方,国学经典就是重塑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健全他们人格的重要教材。

二、学习国学经典要趁早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父母为使他们的孩子跟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也早早的就帮孩子计划好了人生。可是,这些父母都忽略了孩子在十三岁之前(小学阶段),是培养好习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阶段,对国学经典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根据低至高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教材上从简单到深刻排布。一、二年级学生处在启蒙阶段,正是发展思维,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时期,可以学习《笠翁对韵》、《声律启蒙》、《三字经》《千字文》等。三和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教《诗经》《论语》《道德经》,五和六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适当增加《孟子》《庄子》《史记》《古文观止》等教学内容。

三、学习国学经典贵在坚持

国学经典文化并不是一两节《诗经》《论语》课就能涵盖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略它的精髓。所谓“滴水穿石”,学习国学,应坚持“真学、全面学、深学和活学”,切忌浮躁,贵在坚持。

名师王崧舟曾介绍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实行晨读、午诵、暮吟。具体说来,学校要有一个学习国学经典计划活动体系,让学生每天坚持或读,或背,反复诵读经典,每周保证有一节课讲授国学内容,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文史学者郑连根更是建议家长亲自教孩子国学。国学经典不仅是要诵读,遇到经典的文章片段还要背诵下来。“要树立诵读经典的信心,不要怀疑,坚持实践。”几年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学习国学经典,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曬网,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国学,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将国学经典之魂化入骨髓。

四、学习国学经典能使教学相长

教师并不是全能型人才,过去对国学经典的忽略,造成我们很多老师对国学经典这块的知识领域也是涉及未深。听到国学经典,老师自己心里也满是困惑和疑虑。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孩子探索未知,也能解答老师心中的困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所谓“教学相长”。

“国学养心,教育树人。”浸润在国学经典中,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柔情,身边的一沙一石都充满智慧。得到国学经典长久的滋养,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平和,看待世界也会变得坦然从容。在国学经典的养分中,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吉水县八都小学 吉水县文峰小学)

猜你喜欢
糟粕国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垂”改成“掉”,好不好?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