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名士连铭的一方祝寿砚

2015-10-21 19:25瑞霖
东方收藏 2015年6期
关键词:祝寿铭文

瑞霖

我在北京保利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拍得一方三位名士连铭的祝寿砚(图1、2、3),方形,边长9.7厘米,厚4厘米。砚质杂石,色青紫,残留墨渍。两面平坦,无堂池之分,角各刻有花卉,饰纹简约,无精雕细镂,初看很是一般。细细品读,才发现是一方设计巧妙、雕工精到、古拙超逸、铭文秀雅、颇为难得的祝寿砚。两面浮雕的花卉,一是桃枝果实,一是祥云兰花。桃称寿果,兰示高洁,寓意寿星德高寿长。四边侧分别阴刻楷书、行书、隶书,都是对“吴母宗太夫人”的贺寿词,分别落款“罗振玉谨识”(行书)、“李瑞清拜祝并铭”(楷书)和“待庄赓良拜题”(隶书)。三者可是当时如雷贯耳的名家大师。三人铭文有长有短,但都写出了贺者的真情实意和受贺者的高风亮节。且字迹方正,圆润飘逸,不愧出自名家之手。三位文人,都在上海生活工作过,互相熟悉,为同一个朋友母亲生辰送礼品,撰铭文,自然会互相通气,共同商量,统一协调,所以三人铭文在同一方砚上排列紧凑,前后有序,并不有悖常理。

庆祝生辰,是中国人一生中的大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地方,六十岁以前叫过“生日”,六十岁以后才称“做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做寿有一套仪轨仪式。先要布置寿堂,挂寿图,贴寿联,摆寿果、寿酒、寿面、寿鱼等,还要供上南极寿翁(男寿)或麻姑(女寿)寿神。过寿人称寿星。过生辰那一天,寿星要穿上寿衣,坐在寿案上。开始点烛、焚香、放鞭炮,而后儿孙依次向寿星跪拜叩头祝寿。亲朋戚友要送上寿礼,祝寿星多福多寿。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岁不容易,算是有福长寿之人了,所以过七十大寿特别隆重。《后汉书·礼义志》云,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王杖就是鸠形手杖。因为鸠是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以此寓意老人进餐可以防噎。这方祝寿砚所贺的“吴母宗太夫人”正是过七十大寿,自然宾客盈门,贺礼丰盛。寿礼有贱有贵,有俗有雅,一般多为衣物食品、金银财宝,或诗文书画之类。而以琢砚勒铭为贺礼者,虽少却雅,又为文人所喜爱。宋人唐子西云:“笔之寿日,墨之寿月,砚之寿世”。这方砚又是三位当时名士联铭,更显得珍贵。

从铭文看,这是一方罗振玉为他友人吴某母亲七十寿辰特制的砚台。吴某是谁?一说是吴葆初,为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次子,上海名绅,当年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齐名,并称“清末四公子”。但在罗振玉、李瑞清年谱中未提及,是否属实,还有待查对。罗振玉铭文除落款外,共有166字:“辛亥夏六月为吴老伯母宗太夫人七秩悦辰,郡城大雅以诗文寿者,或扬壶范母仪,或述虔心奉佛,或道工书善绘,或颂令德大年,琳琅珠玉,美不胜收。走也不文不克,珥笔扬芬兰诸君后,愧何如也。然称觞晋祝,曷可无言,爰制稀龄寿研,借寿同金石以延年,当亦耆旧诸公所默许也。扶酥间气接娲皇,捣药何人到上方。清供未妨罗海屋,仙根况是植蓬闾。采脂试合延龄酒,摘叶分贮盖智囊。聊向西池摅项肊,灵萱寿石佐称觞。”铭文一开头就点明,辛亥年(1911)六月是吴老伯母宗太老夫人七十大寿喜庆日子,众多名流雅士写诗撰文祝贺,颂扬老夫人是遵守妇道的模范,虔心拜佛的善人,工书擅画的才女,德高望重的长者。罗振玉谦逊地说,我缺乏文采,不能挥笔写就赞扬的文章,深感惭愧。在这大家共同举杯祝寿的大喜日子里,哪能不表达自己的心迹呢?所以雕制了这方祝寿砚台,借用砚石坚实弥久的品质,以祝愿老夫人寿同金石,永远康健!接着罗振玉又写了一首七律,用了间气娲皇、玉兔上方、清供海屋、仙根蓬闾以及延龄酒、益智囊、西池项肊、灵萱寿石等等美丽传说,既往典故,热情赞扬吴母宗太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庄赓良这年已经七十二岁,年长吴母宗太夫人。他的铭文只有短短12个字:“教子读书,恭介吴母宗太君寿”。言简意深,突出吴母“教子诗书”的懿行,明示吴母能诗会画,德才兼备,以铭砚为礼物相赠合乎其身份。李瑞清祝寿铭文也不长,铭曰:“大罗天上,杂奏云璈,我亦飞丹,争献蟠桃。如来佛法,益众尘劳,慈悲世劫,福慧称饶。吴母宗太夫人寿”。颂词华丽而贴切,形容吴母的寿诞,如同在九天之上的大罗天,仙乐齐鸣,众人争献灵丹仙桃。吴母充满福德智慧,用如来佛法,去掉世俗烦恼;以观世音慈悲心怀,化解众生苦难。

这三位铭者,尤其是罗振玉和李瑞清,皆是国之大师,名望盖世。罗振玉(1866—1940),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是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家、敦煌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是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多有贡献。罗振玉从小聪慧,15岁作诗词,16岁举秀才,24岁在乡间私塾教书并著书。甲午战争后,深受震动,以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1896年,30岁时与蒋斧等人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开办农报馆。1898年后又在上海创办东方文学社,教授日文。1900年秋,应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1902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监督,并赴日本考察教育。1904年受江苏巡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1909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回国,在天津读书写作。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担任多种伪职,甚至投靠日本。在政治上由趋于保守走向反动。但这并未动摇他在学术上的至高地位。罗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从1906年起大力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件。还亲自判明甲骨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究中有重要地位。罗振玉收藏的书画、青铜器、古籍、简牍、明器、清宫档案等,称山海之富。罗振玉著述甚丰,有《贞松堂历代名人书法》、《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高昌壁画精华》、《三代吉金文存》等等。

庄赓良(1839—1917),原名愷生,字心安,一字醒庵,晚号栩园老人,江苏常州人,近代书法家。1906年擢任湖南按察使,不久升为湖南布政史。1910年春,湖南一带闹水灾,粮食欠收,米商囤积居奇,酿成抢米风波。庄赓良大力安抚,始得平息,然因此罢官返乡,以读书写字自娱。庄对书法造诣很深,书风雄浑苍劲,和他长兄庄恰孙清劲秀洁的汉隶,同负盛名,并称双璧。晚年一度寓居上海,贫病交困,靠鬻字维持生计。后回到常州,生活困难,常借贷或以衣裘典质,却不形于色,依然召客宴饮,品茶论文,雅集唱和。

李瑞清(1867—1920),名文洁,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庵道人。入民国后署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中国近代教育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取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分发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1906—1911年,出任两江师范学堂(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即校长。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李瑞清办学理念为“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以“嚼得草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在他主持下,大力改革,以哺育文明师范学堂取代旧式江宁府学,两江师范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学生成绩占江南名校之冠。李瑞清通诗、书、画,尤精书法,自幼钻研六书,学习书法,上追周秦,博取汉魏,各体皆备,尤工篆书。其书法“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潇洒俊逸。李瑞清也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以篆作画,画篆一体。李一生授徒甚多,桃李满天下,胡小石、张大千、吕凤子等均出其门下。李瑞清还善诗能文,诗词古直苍凉,尤以绝句为胜,写得凄艳动人。晚年寓居沪上。

猜你喜欢
祝寿铭文
群仙祝寿图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浅谈紫砂壶“祝寿”的艺术魅力
万人之功——屏风
论紫砂壶“祝寿”的创作感想
蔡英文借世大运为自己“祝寿”
西周时期文字浅说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