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霞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外伤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外伤患者28例,调查分析其术前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健康知识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结论:骨外伤手术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针对性开展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骨外伤;心理特征;护理干预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外伤的主要手段,虽然绝大部分患者能够经手术成功而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由于突发性损伤及手术等,导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受到创伤,极易出现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且将影响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质量[1]。本研究分析了骨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开展了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外伤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56(32.15±4.13)岁;10例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5例皮肤或软组织缺损,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肢体离断伤。
1.2 心理特征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并采用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调查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1)紧张恐惧:因骨外伤事发突然,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强烈紧张、恐惧等情绪。加之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对于创伤及治疗缺乏正确认识,担忧自身病情、治疗效果等,导致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加重。本组10例存在这种情绪,占35.71%。(2)焦虑不安:由于患者的情绪紧张、恐惧、对疾病及诊疗知识了解不充分,精神极度压抑,加之疼痛、出血等均将导致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情绪波动较大。本组12例存在这种情绪,占42.86%。(3)悲观、抑郁:发生意外创伤后,患者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因担心临床治疗安全性、疗效、康复及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等,往往过度扩大病情,表现出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本组5例患者存在这种情绪,占17.86%。(4)抵触情绪:这种心理多见于致残性外伤以及自杀未遂患者,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淡漠、不配合诊疗护理甚至拒绝治疗、护理等。本组1例出现这种情绪,占3.57%。
1.3 护理干预
1.3.1 术前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主治医师等,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介绍其病情、治疗方法、治疗目的、预期效果与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等情绪。入室后热情接待患者,讲解手术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介绍手术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1.3.2 术中心理护理
协助患者在手术床上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并在满足手术需求的情况下调整舒适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以消除患者的担忧。同时,以和蔼的语气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放松全身肌肉。在进行麻醉时,通过紧握患者双手或者抚摸其额头等肢体语言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关怀与鼓励,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确保麻醉及手术顺利进行。
1.3.3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以解除其心理压力。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予以听舒缓的音乐等,有利于维持其术后心理状态问题。对于术后疼痛剧烈难忍者,可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暗示、催眠疗法等,以缓解其疼痛感,从而减少因疼痛所致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主动予以患者关心和照护,为患者树立精神支柱,减少其孤独、陌生、抑郁等负性情绪。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健康知识评分(30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健康知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分)
时间 例数 SAS SDS 健康知识
干预前 28 50.12±2.78 44.25±2.38 18.57±2.14
干预后 28 38.74±2.19 35.13±1.42 26.84±1.15
2.2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28例患者中,除1例护理不满意外,其余均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3%;术后共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感染,1例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3 讨论
骨外伤手术患者多因突发性意外损伤而引起系列症状或疾病,对其生理及心理均具有严重打击,加之伤后疼痛、肢体功能障碍、担忧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认识不足、担心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等,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治疗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临床诊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机体康复[2]。本研究调查显示,28例骨外伤手术患者中,35.71%存在紧张恐惧心理,42.86%存在焦虑不安心理,17.86%存在悲觀、抑郁心理,3.57%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对于骨外伤手术患者积极进行救治的同时,还应积极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诊疗护理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3,4]。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系统性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健康知识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仅7.14%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96.43%。认为积极分析骨外伤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认知程度,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迟营,耿淑玲,邢军等.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80-181,184.
[2]谢秋菊.临床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152-154.
[3]伍静,翟锦华,石苗苗等.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73-1674.
[4]邹明英,洪辉,陈继松等.骨牵引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0,16(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