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谱》将绘画分为十大类:道释(包含儒者画像)、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近代学者俞建华曾说道,“道释画又曾独霸画坛,且杂以宗教观念,故道释每在任务之前,列为画科之首席”。可以说,道释画在人物画史上的地位,是其他画科难以企及的。特别是晋唐期间,道释画几乎独占画坛鳌头。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宗教文化的兴起和影响,使得道释画也流传开来,早期道释画主要存在于壁画上。从魏晋南北朝開始,到隋唐五代壁画人物的艺术高峰期,皆可见道释画的成就。
道释画中,以佛画最为重要,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像绘画也传入,为后面道释画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经典的题材和样式,特别是流传颇为广泛的罗汉画。而在隋唐以后,绘画中开始更多地涉足道教题材,并广为流传,例如吴道子所绘钟馗,还有著名的八仙题材。佛教绘画与道教绘画也因文化的交融而被归为同科,《宣和画谱》亦有道释门章,系统阐述魏晋至宋代四十九位因画道释人物而闻名的画家。
万物皆有起伏,道释画在中国书画史上有过辉煌,但明末清初,社会稳定,文人士大夫更钟情于山水花鸟以及大写意画,道释画开始退出主流地位。不过,时至今日,世人也发现了这一块被遗忘的文化瑰宝,宗教绘画热逐渐再次兴起,同时还吸引了收藏投资者的注意,开始走向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