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问题研究

2015-10-21 12:04单冠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就业难创业能力经济新常态

单冠桦

摘 要: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倒逼社会各界正视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创业确实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低于国际水平,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引人深思。本文着眼于导致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业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创业教育,分析提出创业解决就业的政策背景,强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发现现如今创业教育走入的误区,提出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建和谐安定的社会就业环境。

关键词:就业难;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呈现“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呈中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加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创新驱动经济绿色、健康发展[1]。但放缓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市场对劳动的需求减少,而连续扩招所致每年数目递增的毕业生又面临就业,产生严重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匹配要求,使结构性失业现象大量存在,就业难问题持续升温。

严峻的就业形势倒逼整个社会“难则思变”,极具标志的举措即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方针,鼓励全民创新,大众创业!这一政策的有效性也得到部分学者实证研究的证实:创业确实能促进就业,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对就业的作用效果不同。创业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业会相应增加0.11~0.22个百分点[2],但这个比例小于别国水平,说明我国创业活动不稳定,促进就业的效果不显著。那么,对大学生来说,如何提升创业成功率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呢?毋庸置疑,开展创业教育,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一、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首当其冲,是应对就业难形势的创新出路。通过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思路,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鼓励大学生从中国传统的规避风险的文化情境中走出来,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

其次,是创业实践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期准备阶段。创业教育注重通过参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权变能力,提高处理各种不确定事项的能力,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以维系创业可能面对的各种商业关系,或是政治关系。还会培养其管理能力,形成学生对经济法、企业管理、商业、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视角不再局限于大学生自己的单一专业。

再次,是形成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人才储备过程。创业的本质是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稳步优质发展的过程,而创建创新型国家也需要造就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创业教育。所以,加强创业教育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也不仅仅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误区

1.创业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功利色彩浓重,未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辅助体系。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很多高校未把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体系中去学习,未正确认识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很多教师是从别的专业临时抽调来担任创业教育的导师,很难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此外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即其促进就业的效应,并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给出评价和改善的具体指标,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这支力量的推动。二是创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核心是創新精神的塑造,其目的并不是培养“老总”,若将其理解为“老板速成教育”,则其推进就业的作用恐怕难以发挥[3]。

2.创业教育多停留在传承书面知识方面,缺乏创业实践机制。根据知识理论,课堂上获得的可以由教师传授的是显性知识,而需通过个体实践自己意会得到的,不能通过正规方式传授的是默会知识[4]。在创业行为中,显性知识只有通过个体内化上升为和实践相适应的默会知识,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正由于创业教育这样的缺陷,才有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没有随接受教育的多寡而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但创业教育也不能只限于实践操作方面,脱离知识教育孤立地进行。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1.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辅助体系[5]。包括,提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进行创业教育,教师是推进其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还可借鉴成功经验,聘请成功创业者赴学校举办讲座;聘任有教学指导意愿的创业成功者作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导师,从实践层面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对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估机制,以检验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发现实施过程各环节的问题,如教育方式不当,培养模式不符合学生个性等,反馈到组织层面并上升为经验总结,如此反复的检验-反馈-检验,必能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改善目前大学生创业能力相对较低的现状,对创业教育的优质发展施加有力影响。

2.高校建立符合不同专业的个性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能过分强调实践,只重视知识理论的传授也有失偏颇。高校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人才培养目标除了有传统的知识掌握外,还应包括创业精神和企业家文化的熏陶。应将创业多维基础知识课程、实践创想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灵活教育课程体系,在重视学生的个体特质前提下,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他们各自优势特质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各自特质的创新型人才。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可借鉴别国经验,产学研一条线发展周边经济,学校为企业开发新技术,企业为学校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切实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诚然,提升大学生能力的角度良多,影响其能力提升的因素也来自各个方面,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选择因素,也有学生家庭背景对其个人资质的影响,更有学校教育对其能力提升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氛围的影响,本文未逐一涉及,但其影响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应共同携手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就业环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余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5,(10)

[2] 卢亮,邓汉慧.创业促进就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4,(3)

[3] 卢福财,宁亮.促进就业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6)

[4] 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5] 杨金炎,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猜你喜欢
就业难创业能力经济新常态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