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刚
【关键词】 作文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8—008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农村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写好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农村小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矫正呢?
一、问题表现
1. 从作文指导层面看,模式陈旧,评价缺失,无法激趣。在作文指导中,部分教师仍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往往模棱两可,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从学生生活层面看,经历单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事的作文在小学阶段最常见,学生要想写出真情实感来,必须亲身经历才会更真切地抓住事物的特点,而这方面,城乡差异太大。农村学生生活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质量,使农村学生无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
3. 从作文类别层面看,看图肤浅,写景随意,写人枯燥。(1)看图作文只看表面,不深入思考。学生在进行看图作文时,通常只是写出一些图画上有的东西,不是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对于深入的含义并不能写出来,有时甚至偏离主题。(2)写景作文无序、无特点,语无伦次。学生在描写景色的习作上,总是千篇一律,顺序混乱,毫无章法。还有就是景色的特点不能很好地突出。(3)人物描写缺乏魅力,千人一面。学生不知道怎么描写才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也知道一些旧式的写作方法,如,写人的外貌,通过一件事来具体表达,丰富人物的形象等等,但是缺乏选材能力,写出来的人物没有什么特点。
4. 从作文实效层面看,缺乏积累,缺少技巧,效果不好。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词汇不够,观察力不够,缺乏想象力等问题。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行文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写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有头无尾的毛病。
二、矫正策略
1. 激发学生兴趣,乐于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激发学生兴趣关键在教师,教师在点评时要多鼓励少否定,多面批少略评。从学生写作动机入手,打消学生敷衍了事与只追求高分的不良倾向,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为真情实感写作的良好动因,将写作变成美好生活的展示窗口,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2. 挖掘学生生活,盘活作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创作无从谈起,小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体验农村生活,感悟真实生活,并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各类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农村生活虽不及城市生活繁华,但它更接近自然,自有一番特色。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促使其用心观察和思索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3. 点拨学生技巧,优化作文。写作有技巧,会使相同的内容因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写人,必须抓住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写;写事,要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点;写景,注重的是形状、色彩、声音、静态、动态的特征和空间顺序的合理安排。所以,教师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至于比较特殊的看图作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展开合理想象,巧妙链接分散信息,将画面转化为文字。
4. 拓展学生阅读,点亮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顺读与写的关系,把语文课的“读”还给学生。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帮助他们做好阅读的原始积累工作,夯实阅读基础。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先读童话,可选脍炙人口之作细读,从想象中培养基本思维,还要适当加入古诗背诵,以写景抒情作品为宜,在诵读中积累审美素养。
总之,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