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娟
【关键词】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科研方
法;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77—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我国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高中英语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将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笔者立足教学实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有效指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明确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阶段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高中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主动寻找资料、亲自进行社会调查并以此解决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体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研究任务,获得了对科研、社会的直观感受。然而,与学术性的科研活动相比,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应当充分使学生明确英语学科研究课题开展的目的。否则容易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多数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项附加的学习任务而轻视或简单应付。二是一些学生因为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而失去开展研究的信心。此外,在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后,教师还需告知学生开展高中英语课题研究的一般阶段:即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实施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完成结题答辩。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提出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
在高中英语研究性课题的确立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兴趣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在具体操作层面,指导学生根据“网之一目以见网,豹之一斑以见豹”的道理,从身处的一地、熟悉的一方着手去研究;指导学生从研究具体事物着手,去把握抽象的理论;指导学生将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不断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指导学生将课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力求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分析课题研究的价值,调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三、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全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等。同时应指导学生将传统的科研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检索结合起来开展科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科研方法的多样性,更应重视科研方法的适用性。其次,在资料收集和分类阶段,我们应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如必须制作完整的资料目录,资料规格要统一并按一定标准分类;资料的整理和筛选要及时,便于资料的保管、查阅等。最后,由于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指导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两者在目的、任务和指导内容上的差异,才能保证两个研究阶段衔接恰当,彼此相得益彰,从而保证了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
四、指导学生合作完成课题研究的后续任务并圆满结题
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在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结题过程中假设的论证和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性论文的重要依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过后,应指导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以便对原有的假设进行检验并且得出结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有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教师方可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撰写研究报告或总结性论文,并鼓励学生以自己最为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还可以要求学生继续进行结题答辩。
综上所述,对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不但使高中英语教师真正体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且也为高中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施展才能的空间。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