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浪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导致这一差距的各种成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很大
在2007年和2009年城乡收入比还曾达到了3.33:1的历史新高。
在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明显的阶段。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的1.86至2.86倍,这是由于农村地区,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收入的快速增加,高的历史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迅速萎缩,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在1994年开始下降,但从1994年开始下降在农村收入的增长速度,并逐步扩大1997年,农村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在1997年是1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3.33:1,2013年的3.03:1。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率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福利和补贴,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将会更大,实际的城乡收入比应该的6倍。根据世界银行、城乡收入的比例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1.5:1,世界上的国家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它的世界。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成因
(一)教育水平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制约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投入足够的经费,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经费投入远远低于城乡地区,而且这种差距不断呈增长趋势。而城乡教育经费投资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城乡教育经费投资差距,导致二者在教育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相差甚远。还有农村家庭孩子偏多,同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教育的作用不大,还不如直接给家里帮忙,增加家里的收入。所以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收入比城镇居民少,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更加加大了农村教育的边缘化,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舒尔茨曾经说过:“教育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基本因素。”由此可见教育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重要性,但是,就农村家庭来说,他们的支付能力不断下降,那日益上涨的学费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阻碍,为此,他们不得不降低求學的热情,甚至有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辍学。而城市则相反,孩子上学的钱不过是家长买点化妆品或者买烟的钱,在他们的眼里,完成义务教育轻而易举。
物质层面上的差异还有个比较,《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城乡收入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1.6:1 3.03:1,而隐性收入是6:1。文化和技术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缓慢。文盲,半文盲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小,卫生人员的比例。城乡文化背景的差异巨大,影响教育程度和收入的高低。
(二)交通布局的差异
中国铁路建设始于晚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现在拥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世界第三大铁路网络,和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12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6000公里;公路总里程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63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705个;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02个。
总体来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设施仍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交通网。农村人不便于出行,运输成本、交易费用显著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和与现代经济中心相连接从而获得额外的生产机会小于交通发达的城镇。
(三)农村居民缺乏对资金多样化运用的理念当我们有多余的资金时,可以投资股票、期货、基金、国债、黄金等,而不单单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当然这可能是城里人的理财方式,对乡下人而言,这些离他们都太远,他们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储蓄起来是最安全有效的,并且对这些理财方式也不太了解。
在农村,对新知识、新理念的认识总是迟于城镇,并且接受能力也小于城镇。各种因素叠加,最后就是农村人没有城镇会理财,缺乏对资金多样化运用的意识,导致的后果就是城镇额外的收入多于农村,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四)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其他非农业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所以这是一个误解,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的农村地区。政府往往采取经济政策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样的政策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而言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样社区的总成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个国家经济战略的优先级。通常当农业发展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两元的城乡经济结构体系是系统原因的存在,在中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中国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系统和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系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并没有动摇的基础经济结构系统的两元,形成传统的系统仍在两元的形成。农产品价格过低,“剪刀”,严重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加剧已经严重的城乡贫富差距。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城乡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这些因素一直局限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落后的过时的户籍制度,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是一个数量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在教育、农村教育、政府投资不足、“两个免税和补贴”政策的义务教育落后的农村教育只是沧海一粟。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这一政策是两元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结果是保护城市,农村的边缘。
不合理的农业财政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导致城乡之间的差别。目前,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政策不完美,政府用于农业的资金总量。尽管中国财政农业支出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高,低水平的条件要求政府支持农业和农业的发展很不适应。当地政府支持农业的热情不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挪用和转移少见,农业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滞后,限制的增长农民收入,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促进城鄉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国家和政府在城乡之间要合理。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问题一定要重视,教师培训政策对乡村教师应该有所倾斜,城市优秀教师支援乡村教育事业应有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二)对交通网络的大力投入交通联系的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国内外,它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交通工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现代运输方式和管理,很难有效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相比,两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家对农村的交通布局应该大力投入,兴建交通基础设施,使城乡之间联系起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等可以通过便捷的交通输往城市,增加农村居民的额外收入,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小。
(三)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支持
2012年,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其中,农业科技贡献巨大,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5%,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种子、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的质量、使生产方式不再粗放等。以技术谋创新,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
(四)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对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进行政策奖补,减免税费等。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科学技术的培训,并对优秀人员设置奖励。国家大力投入资金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烟草公司烟叶处)
参考文献:
[1]陈云:《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成因的动态测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2]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01)
[3]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张鑫:《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的演化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