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新,柴立民
(沈阳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医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瑞新,柴立民
(沈阳医学院医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目的:了解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对344名医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调查。结果:医学生TAS总分≥15分者占25.87%,以学业压力大较为常见。结论: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医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
考试焦虑,是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检测等相关的焦虑,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时常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已有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对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起着消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根据影响因素,采取应对策略。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至2010级本科生,在期末考试期间,测试人数为400人,共收回有效问卷344份,占总人数的86%。其中男生141人,女生203人。包括一年级学生79人,二年级学生93人,三年级学生101人,四年级学生71人。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分析采用1978年Sarason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测试方法按手册指导语,以学院年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
2.1 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 Y≥15分者为89人,Y<15分者为255人,以TAS总分≥15分者代表有焦虑感视为存在考试焦虑,结果:考试焦虑检出率为25.87%。Y1得分>20分者占10.76%,属重度考试焦虑;12分≤Y2得分≤20分者占51.45%,属中度考试焦虑;Y3得分<12分者占37.79%,属轻度考试焦虑。见表1。
2.2 医学生考试焦虑程度的年级间比较 344名调查学生分布在1~4年级,大学一、二年级(2013级、2012级)学生考试焦虑状态严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三、大四年级(2011级、2010级)。不同年级出现考试焦虑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医学生考试焦虑结果
表2 医学生考试焦虑程度1~4年级人数及比例(%)
2.3 考试焦虑状态与性别的关系 考试焦虑状态在男女生群体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男女生考试焦虑程度的人数及比例(%)
2.4 考试焦虑状态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将被调查的344名学生该学期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分为三个阶段,各分数段出现考试焦虑状况见表4。
表4 不同考试成绩焦虑程度的人数及比例(%)
调查表明,考试成绩低分数段的学生出现严重、中度考试焦虑状况的比例明显高于成绩优秀者,不同成绩分数段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对引起考试焦虑原因的调查 本次调查还对引起考试焦虑状况的来源或原因作了初步调查,问卷共设55个题目,测查内容9项。结果见表5。
调查表明,引起医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感到“医学课程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较为常见。
表5 引起焦虑状况的原因及表现
调查结果表明,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只不过是焦虑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学家指出,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而高度焦虑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则往往抑制学习。因此,就大多数人而言,应当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考试焦虑程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即考试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使学习成绩下降,而取得最佳学习成绩的考试焦虑是中等的。因此,在考试过程中,适度的考试焦虑有激励作用,使其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较满意的成绩。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危害人的认知过程、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过程和思维过程,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本次调查表明,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学生年龄有关。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考试焦虑的影响较大,这可能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医科大学教学的适应程度的影响,情绪波动性大,容易产生烦恼。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忙碌冲刺、悠然的暑期长假,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开始不适应缺乏老师督促管教的日子。没有了强制性的晚自习,课程量也较高中排得满满的课程表减少了一半,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由感和空闲时间,让一些刚入校的新生,短期内不知道怎么合理安排才好[4]。迷恋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而且玩手机的时间被不断拉长。其实,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去除开学军训、国庆假期,实际在大学课堂里学习的时间就3个月,就进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阶段。如果在学习方面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动力,平时学习不踏实,知识掌握不牢,到考试时就会紧张、害怕、无所适从;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凭自己的“小聪明”,到考试时临阵磨枪,这样会短时间内增加考试的心理压力。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在增强;在学习方面,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力在增强;同时,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也在增强,考试焦虑的消极作用趋于减小。
调查结果还表明,引起医学生考试焦虑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课程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情绪问题,感到学习不顺心、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厌倦学习。医学书本知识的容量是巨大而枯燥的,学习医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改变原有旧的学习模式、学习理念,还要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医学高等院校招收理科学生,在高中文理分流时,一部分学生因不愿意背诵而选择学理科,多数同学逻辑思维较强,相对来说背诵、强化记忆是弱项,而学习医学知识大部分课程需要记忆,这就需要医学生尽快改变原有学习模式、认识和适应医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尽快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还有,面对庞大的医学知识体系,要求医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仅认真听讲,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在听课中找到重点、难点,做好标识;课下学会阅读,养成复习、预习的习惯;考前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使所学知识处于“系统、清晰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中复习与记忆,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那些意志薄弱学习者,在大学这种相对宽松型的管理模式下,平时懒散,面对学习压力退缩,厌倦学习,考前不得不突击复习的考生来说,考试之前的压力有时的确是难以承受的。
考试成功既有硬件因素,也有软件因素。硬件是指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勤奋。教师在授课时要提醒学生,平时要打好学习基础,只有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到考试时才会应答自如,才不会出现紧张、焦虑。软件是指考生的心理状态。中国科学院王极盛[5]通过深入研究得出: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考生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教育规律,应有对针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包括:(1)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通过多种措施,用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开设了选修课:公共基础及人文社科类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学院指定选修课);开设了网络通识课程,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选修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课程,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社会礼仪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通过学习体育、美术、音乐、舞蹈、摄影等方面的课程,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艺术修养、陶冶美感。(2)学校教育工作者需具备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时代的发展变化,更需要医学院校辅导员老师具有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专业背景,因为专职辅导员与医学生朝夕相处五年,对所管学生性格、心理品质等心理状态都有较深入、细致的了解,有工作经验的老师,更能抓住各年级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心理辅导内容;专职辅导员更容易与所管的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经过心理测查,统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性和个性因素,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开展团体训练和一对一辅导,辅以同学们帮助与关心,进行有效跟踪、反馈、再干预能够达到较好的心理干预效果。(3)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情绪。因为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旺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保持身心健康[6]。(4)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会学习,一旦尝到学习成功的效果,就会产生要学习的愿望,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注意培养医学生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智力活动中自觉调节学习情绪,克服消极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意义[7]。
[1]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21.
[2]曹华,蔡岁良.心理医生[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187.
[3]刘克俭,顾瑜琦.行为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3.
[4]王琦.近3成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N].辽沈晚报,2014,11,28:A05.
[5]王极盛.驱散心理迷雾[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7.
[6]汪艳丽,张义泉.心雨: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198.
[7]林崇德,俞国良.课外心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92-107.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n Anxiety Mood in Examin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WANG Ruixin,CHAI Limin
(Applied Technical Schoo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34,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mood in examin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Methods:TAS and Anxiety mood in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was used to survey the anxiety mood in examination of 344 medical students.Results:Medical students whose TAS score was over or equal 15 point account for 25.87%,and the general factors was higher study pressure and much.Conclusion:Particular methods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medical students;examination;anxiety;influencing factor
R395.1
A
1008-2344(2015)02-0097-03 doi:10.3969/j.issn.1008-2344.2015.02.012
2015-01-15
沈阳医学院2014年度教学研究课题(No.201438)
王瑞新(1967—),女(汉),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