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2015-10-21 07:23李潇晗
云南林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品经济发展

□李潇晗

浅析云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李潇晗

加工野生菌 何 锐 摄

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屏障,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在山、潜力在山、出路也在山。充分发挥云南独具特色的林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不砍树、能致富”,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云南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一)森林资源丰富。我省94%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森林面积达2.87亿亩,居全国第3位;林业用地面积达3.75亿亩,活立木蓄积量18.7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发展林下经济的空间十分广阔。

(二)林下经济发展形式多样。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为重点,涉及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虫、林景等领域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林、农、牧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已形成趋势。

(三)林下经济区域特色逐渐形成。滇中地区以野生菌、林下药材及木本油料产品的加工及流通为主;滇东北地区以林下药材种植为主,天麻、重楼等名贵药材种植已经形成规模;滇南地区多种植石斛、三七等林下药材;滇西北及滇西南地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四)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形成了昆明苗木、花卉、野生菌、中药材交易市场,南华及香格里拉等地野生菌综合交易市场,永平曲硐核桃交易市场等。部分产品已进入电子网络销售,林下经济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五)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14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5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700万吨,年产值600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29%,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600万人。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迅速发展,仅野生食用菌年产量就达10万吨,总产值70亿元,成为我省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森林生态旅游年门票收入50.2亿元,接待中外游客3314.6万人次,直接带动的其他产业产值38.1亿元,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载体。

二、云南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缺乏长远规划,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家底不清,思路不宽。林下资源种类丰富,涉及产业类别多,但目前尚未开展林下资源专项调查,可供开发利用的种类、分布及储量家底不清,区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种类还有待发掘。

(三)规模较小,品牌不多。大多数林下资源仍处在低层次的初级开发阶段,一般只是简单的采集、出售初级产品,品种单一,规模小而分散,产品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拉动效应。

(四)投入不大,整合不力。林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不够,缺少支持优势产品产业建设的专项投资,且有限的资金投入较为分散,难以满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林下经济“特而不优、优而不大、大而不强”的状况仍然未得到根本转变。

(五)机制不活,服务不强。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标准体系也不完善。林下种植的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林下养殖的优质产品以及采集加工产品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产品认证滞后、服务薄弱。林下经济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生产供应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

南华县野生菌乐园 何 锐 摄

三、云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统筹发展。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分区域确定符合实际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结合起来,整合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项目等各类建设资金,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远近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探索出适合区域特点的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所有林下资源的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模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建设。

(三)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建立财政扶持机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办法,对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林下经济示范县、乡镇、村、基地(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规模,优化审贷程序,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专项金融服务。广泛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林下经济发展,设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投资基金。

(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加大林下产品的原产地认证、商标注册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知名品牌,提升林下经济产品的档次。培育林下经济产品专业市场,引导产销衔接,支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五)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加强对林下经济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加大林下经济产品科研力度,延长产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才作用,推进科技协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林下经济。

(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户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不断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栏目编辑/何 锐)

猜你喜欢
产品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