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7)
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王玉霞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7)
目的 探讨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并改善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心理疾病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分析总结儿童的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并提出改善措施。结果 患行为退缩症的儿童有5例,患厌学症的儿童有6例,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儿童有3例,患学习障碍的儿童有1例,患强迫症的儿童有1例,患多动症的儿童有2例,患孤独症的儿童有1例,患神经性呕吐的儿童有1例;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1例,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2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要求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4例,混合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7例。结论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极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能提高儿童的素质及减少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
儿童;心理疾病;家庭教育
本次就我院收治的20例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行家庭教育方式调查来探讨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并总结出相关预防及改善措施,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心理疾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8.2±2.7)岁,20例儿童患者均确诊为患有心理疾病且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对20例心理疾病儿童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通过自制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问卷表对其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汇总之后观察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并根据已了解到的现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及意见。
1.3观察指标: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及儿童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类型:统计发现,患行为退缩症的儿童有5例,占总数的25%;患厌学症的儿童有6例,占总数的30%;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儿童有3例,占总数的15%;患学习障碍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强迫症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多动症的儿童有2例,占总数的10%;患孤独症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神经性呕吐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儿童患行为退缩、厌学症及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况明显多于其他心理疾病症状,见表1。
表1 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类型
2.2儿童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统计发现,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1例,占总数的5%;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2例,占总数的10%;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占总数的15%;要求型的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占总数的15%;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4例,占总数的20%;混合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7例,占总数的35%;家庭教育方式中,混合型、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明显比其他家庭教育方式多,见表2。
表2 儿童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高度紧张[1],干扰[2],而使自己思维上[3]、情感上及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4]。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5],那么心理疾病也越严重[6]。儿童人格的形成,多受制于周围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的方式,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不仅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还严重的威胁了儿童的生命健康,所以探讨儿童心理疾病的产生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实行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统计发现患行为退缩症的儿童有5例,占总数的25%;患厌学症的儿童有6例,占总数的30%;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儿童有3例,占总数的15%;患学习障碍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强迫症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多动症的儿童有2例,占总数的10%;患孤独症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患神经性呕吐的儿童有1例,占总数的5%,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1例,占总数的5%;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2例,占总数的10%;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占总数的15%;要求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例,占总数的15%;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4例,占总数的20%;混合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7例,占总数的35%,统计充分表明了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心理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够给儿童犀利和人格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如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在改善家庭教育方式的同时,加强家长心理和综合素质的修养也十分必要,如成立心理咨询室,如果在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中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的咨询心理咨询室,一方面询问儿童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自身得到疏导;也可以参加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了解教育方式对俄日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及不良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危害;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彭爱萍.儿童心理疾病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贵州教育,2012,1(21):19-26.
[2]郭浩楠.鄂尔多斯市蒙汉族5~7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与家庭养育环境的调查和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1):6-8.
[3]徐亚琴,顾筱琪,池霞,等.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气质和心理行为特点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0):884-886.
[4]许敬,赵翠红,余捷文,等.110例慢性病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3):332-333.
[5]王丽.谈学校心理辅导中积极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3,1(12):40-42.
[6]陈群.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57-59.
R395.6
B
1671-8194(2015)012-0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