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标青史的沃御史

2015-10-21 08:11黄梦燕
文学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县衙御史

黄梦燕

名标青史的沃御史

黄梦燕

沃叛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监察御史,我对他了解是从他的坟墓开始的。上世纪60年代后期,柴桥沙溪村要在嗺西岙山麓建造一座小型水库时,把沃叛的大坟拆了,结果让村里人惊讶的是偌大一座坟墓竟不见墓主人的棺椁和尸骨,只发现其三个夫人的墓志铭的碑石,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后来,在另一处洪岙村造乌岩下水库时又发现了一处沃叛墓地,拆迁时也竟是两个空穴。这就印证了长期来柴桥人流传的一种说法,说沃叛死前做了十八座坟墓,不让人知道他葬于何处。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肯定与他生前所作的事情有关。我带着疑团走访了沃叛的出生地——柴桥沃家村沃姓后裔中有识之士,又去了他做过官的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去查找有关他的资料。这才对沃叛的一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沃叛,字文渊,生于明代宣徳八年(1433)。他从小勤奋好学,饱读史书。又为人正直,崇尚礼义。明成化元年(1465)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又通过考试,被朝廷授予监察御史。御史官秩虽小,只有正七品,但权却很大,在任期内,可到各府、州、县去监察官员,不但可纠正地方上的一些冤假错案,而且具有弹劾官员过失之权。所以每到一处,地方长官不敢怠慢,都要出廓(后来改为出衙)迎接,谒见时要行跪叩大礼。如果自己存有劣迹,则在宴请后,私下还要送一份厚礼,以表孝敬之心,万一被人举报可请御史大人高抬贵手。

沃叛在赴任前,其父沃浩告诫说:“御史是言官,是皇帝的耳目,稍有差错是欺君之罪,何况明有国法,幽有鬼谴,尓要奉公守法。”沃叛深知官场那种乌烟瘴气的内幕,所以他牢记父亲的教诲,每到一处都十分低调,尽量不去惊动地方长官,或住旅店,微服私访;或贴布告,明示父老,我监察御史沃某已到此地,若遭官府欺压,或蒙冤含屈,或揭发贪官可前来伸冤告状。他从明成化七年自福建处理军务到巡按江西,先后巡察福州和江西的瑞州(高安)、袁州(宜春)、吉州(吉安)等地,沿途严惩贪官和苛政毒民者多人,使一些贪官污吏惊恐万状。不少有欺压百姓,强抢民宅,隐瞒土地,偷漏税赋,包揽讼诉,敲诈勒索的豪门贵族均闻风遁逃。老百姓见到沃叛能说出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能办他们想办而没法办的事,都举手加额,有口皆碑:“不图今日见真御史,谁能从天子复借一年,也使我等少受罪须臾哉!”此话出自《四库全书》中的一篇文章,文中还说:“饥易为食,渴易为饮,人之至情也,苛政之害非饥渴所能喻也。昔泰山妇人三世死于虎,以无苛政而不去,孔子以为苛政猛于虎……”下面又讲了永州捕蛇者,祖父辈均死于蛇,而捕蛇者几经被蛇所害但不怕蛇却怕赋税,这说明在苛政猛如虎,赋敛毒如蛇的封建社会里,谁能减老百姓的苛政之害谁就是救命恩人。

被江西百姓称为“青天大老爷”的沃叛来到吉州之后,却碰到了个大难题。原来吉州一个姓黄的知府是个既狡诈又狠心的大贪官,没有人敢动他半根毫毛。他不仅是个“从四品”的官员,而且朝廷还有很大的靠山。去沃叛那里告状的人陆续不断,希望沃叛能为他们除害。按沃叛的禀性和御史的职责是义不容辞地要向朝廷举报的。可沃叛感到碰这样一条毒蛇,弄不好反被蛇所咬,自己身在异乡客地,没有社会基础和地方势力,更没有朝廷背景,完全要凭自己单枪匹马去拼打,难免感到势孤力单。他考虑了好几天,最后还是他父亲在临别时的一番话,让他拿定了主意,认为与其犯欺君之罪,还不如得罪吉州知府,一则身为御史为民除害是自己的本分;二则也为皇上尽忠。于是写好了奏折,第一个揭发了吉州知府贪污受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斑斑劣迹,要求革职查办。

奏章送出后,沃叛刚想松口气,又接到圣旨要他去查办江西永丰县金牛洞书院主讲罗伦聚众谋逆,行为不轨的嫌疑。沃叛只带一个随从,跋山涉水跑了一百多里路来到金牛洞。只见罗伦生活清苦,每日只与弟子讲学论道,切磋学问,并无什么谋逆之心,反而更敬重罗伦。在向皇上复命书中,沃叛反称赞罗伦:“三朝状元天下有,一峰声价世间无。”一峰,是罗伦的号,他是明成化年间与沃叛同榜的状元,一生著作颇丰。由于他落拓不凡,严谨刚烈,言辞中多有得罪权贵的地方,不免有人向皇上打小报告。幸遇查办人是沃叛,避免了一场冤案的发生。

可沃叛自己的冤案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的那份弹劾吉州黄知府的奏折,刚好落在黄知府的后台手中。这个后台是朝廷“西厂”中的一名宦官。“西厂”是明宪宗时期新成立的内廷机构,专为皇帝刺探情报和消息,其头子是太监汪直。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城内外不满朝廷的官员,一旦沾上“西厂”,可不经过皇帝同意,先斩后奏处决事情。那宦官接到沃叛奏折后,马上叫人以八百里快马向黄知府传递讯息。同时捏造了一个所谓沃叛在大庭广众中侮辱朝廷命官,违反了御史的宪法典章的罪名,把他的监察御史职务撤了,让他左迁河南内乡去当个知县。这件事在当时的吉州引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的百姓都议论纷纷,为沃叛鸣冤叫屈。而千夫所指的吉州知府却遭人唾骂。可天高皇帝远,百姓的呼声传不到皇帝的耳朵里,他们只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无声抗议,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热烈的欢送仪式来表达对沃叛的支持和拥戴。罗伦知道后也特写了一篇《送沃御史序》的文章,对沃叛作了极高的评价:“夫天子天也,宰相元气也,御史雷霆也,惊山破石,驱魑魅魍魉而走之……”此文后来被收入《四库全书》中。

明成化十五年(1479),沃叛来到了内乡县,此时,正是明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时期。沃叛知内乡县事之初,“内乡已连年水旱相接,人民凋瘵过半”。看到百姓都这样穷困潦倒,辗转挣扎,沃叛内心深感不安,自己作为一个父母官,有责任来改变民生痛苦现状。然而千头万绪的工作该从何处入手抓起?他心中感到十分郁闷。

一天,他到离城几里外的一个村子里去私行暗访,见到一户住在破屋的人家正准备逃荒。沃叛问他们为啥要离家出走?那个叫阿炳的男子说,我家一亩半土地被人家强占去了,没法活下去了。到县官老爷那里去告状,乡里长老告诉他,老的一个贪官走了,新的还没有来。天下的乌鸦都是一般黑,说不定去了个贪官,又来个昏官,你没有铜钿银子,如何去告状?沃叛从阿炳口中还了解到河南内乡与湖北郧阳县比邻接壤,内乡有很多农民的土地,都被郧阳的几个恶霸地主强占去了,农民无田可种,只好逃荒。沃叛知道实情后,就说:“你们先别走,明天到县衙去告状,我帮你打官司。”阿炳听了,睁大眼睛,诧异地问:“先生你是什么人?这样好心帮我们打官司,要不要钱呀?”沃叛说:“不要你一分一厘钱,明天你只管放心去县衙。”第二天阿炳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来到衙门前,只见一个身穿青色官服,头戴素金顶官帽的老爷站在衙门的石狮子旁向他微笑。阿炳感到非常纳闷,当官的人怎么会对一个穷人笑脸相迎?但仔细一看,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穿官服的就是昨天到他家来的那个人。沃叛笑着说:“我穿上这一身讨厌的官服,你就不认识了吧!”阿炳悄声问了门边的差役,才知道他就是新到的县官老爷。沃叛把阿炳请进县衙内,立刻叫师爷代阿炳写好诉状,替他立好案,传审被告人,按大明法律进行判决。没过多久,就把阿炳那一亩半的土地夺了回来。这一下,在当地传开了,说内乡来了个“大青天”,能替穷苦百姓做主。许多失地农民都纷纷向县衙告状,沃叛对这些霸占农民土地的土豪劣绅绳之以法,让许多失去的土地又回到农民手中。从此,他们不再去逃荒。已经外出流浪的人也陆续归来,要回了自己的土地,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沃叛规定收获后,必须把一部分粮食送到县库里储存,以备灾荒。由于决策正确,措施有力,不到三年,内乡县的储备粮就达十多万石,使老百姓不再为温饱而远走他乡。《内乡志通考》评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沃叛募民积谷十万余石,益深有得养民之道也。”

沃叛一手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一手又抓内乡的经济发展,办盐业、开银矿、修水利、植树木。同时整顿士子不良风气,提倡学子礼义和德行。经过几年整肃,使学界面貌焕然一新。

沃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据明嘉靖年间河南《邓州志》记载,沃叛夙兴夜寐,勤政为民,克勤克俭,百废倶兴。他在六年的任期内搞了不少公益事业,诸如编纂内乡县志,在各乡村办社学(即学校),修建养老院和义冢坟园等,使当地百姓受益匪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沃叛在任期内还在内乡建造了一座保持至今的内乡县衙。据成化《内乡志》记载:“沃叛抵任月余,兴利革弊,民赖以宁。暇日,文渊乃循行邑署巡视,舍有东倾西聩而不可支者,有上雨傍风不能蔽者,有壁空户倒不堪扃者。”寥寥数语将当时内乡县衙破败不堪状况,记述十分真切。沃叛到任之后,经过多方奔走,慎重商讨,在其任职当年八月,开工重建县衙。施工间,他既不“苟偷自妄”,也不“剥民脂膏”,而是采取出财于官,取力于役民,历时一年零两个月,把新的县衙建成,“规模宽广壮丽,大胜于前矣”。在衙门大堂前甬道正中立着一座“戒石”碑楼。向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其意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向北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十六个“官箴”铭文。这是随时提醒自己,必须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新县衙位于现内乡县城内东大街上,明清两代虽遭毁坏,事后基本都按沃叛所建的原样修复。至今成了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的样本,被新华社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内乡县衙中国古代四大官衙旅游地之一。

由于沃叛治理内乡有功,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擢升为湖北荆州知府,为从四品官。他一到那里又碰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地方有许多无军籍的人员,勾结军内一些贪官冒充王府内卫军名目,每月盗支不少军粮。这个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沃叛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把这一“难题”给烧了。他亲自调查,仔细核实,发现冒领军粮竟达数万石之多。沃叛责令全数剔除,充作预备军饷,大大节约了朝廷每月对军粮的开支。沃叛之举真是大快人心,大长了正气。但却触怒了那些长期依靠领取军粮过日的不法之徒和从中浑水摸鱼的贪官污吏,他们对沃叛咬牙切齿,雇佣地痞流氓对他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还威胁他的人身安全。沃叛不怕恐吓,不怕报复,他一边向朝廷上奏罢免几个贪官,一边对那些亡命之徒进行打击,终于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正当沃叛前程如日中天时,明弘治三年(1490)沃叛父亲沃浩去世,按大明法规定沃叛得辞官回家“丁忧”三年,沃叛趁机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后,他既没有去淌漾山水,引酒吟诗;也没有去混迹林泉,赋闲交友。他看到家乡地势低平,一遇台风便成水乡泽国,于是带领乡亲兴修水利,建桥筑塘。据光绪《镇海县志》记载,柴桥的五马桥、石澜桥、车马桥、完工桥、风打塘,大碶的牌门桥、清水桥均由沃叛出资建造。至今,这些桥有的拆除了,有的仍然起着交通通道作用。

到了古稀之年,沃叛犹指摘朝廷大臣过失,又被诬获罪,发配至陕西榆林充军,数年后获赦回家,终老于乡。他知道自己一生得罪的人较多,说不定在他死后,有人会掘他的坟墓,所以就造了多处安葬之地。明正德七年(1512),沃叛病逝,享年79岁。

镇海《蛟川诗话》有这样记载:“沃侍御(沃叛)晚年里居,犹指摘大臣过失,讦奏坐戍榆林之宥还。此事旧志不载,故附之,以见姜桂之性终不改也。”

猜你喜欢
县衙御史
奇怪森林
明朝御史不好当
两封密信
丢御状救李靖
明清时期任职内乡县衙的浙江县令
捕快复仇
渔船上的谋杀
明朝御史日子不好过
古代的“巡视组”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