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靓,陈金波,王琳琳
(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新型城镇化下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廖靓,陈金波,王琳琳
(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了郊区农民原有的土地大多都被征用为国家建设用地,农民的土地也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与此同时,农民失去了地皮之后,成为了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有别于之前的农民,又不同于都市的住户,也就是被大家称之为“失地农民”的一个群体。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市西郊乡的三个农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和问卷,了解并记录了三个村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现状,运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学历水平、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和政府政策为变量,构建了失地农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新型城镇化;失地农民;再就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构建组织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1]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领》统计的数据推测,2006—2037年间,我国被建设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将超出五千万亩,而且有大概2亿的农民失去他们的耕地。[2]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当局关心的焦点。
国内各领域的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邢月梅指出,土地被征用后,除原来那些少数的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收入变化不太明显以外,其他农户的收入都明显下降。[3]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并不理想,一是就业不够稳固;二是失地农民大多都是以服务性的第三产业相关工作为主,就业转失业的比例较高;三是就业创业观念落后,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4]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有一定的资本可供投资,市场意识比较强烈,自己能开办企业或经营较大的商铺;二是除务农外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和能力,平时在外打工,从事个体商业和服务业;三是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的。[5]朱英杰、胡于成指出,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就必须开发多元化就业岗位、发展经济;[6]鼓励农民积极创业、转变当事人的思想观念;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积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失地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培训力度;建立社会安全网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加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并规范企业用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7-9]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可行性政策:一是像日本和欧美早期的土地征用政策和失地农民安置措施;二是在农业内部树立品牌,打造地方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三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四是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一套适合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物流和中小型企业为重心的农村第三产业;五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六是要增加失地农民人力资本。[10-14]
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研究目前在总体上仅限于对失地农民再就业近况的调研,对于失地农民的保护和赔偿以及征地相关制度的文件较多,但是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就相对较少,[15]并且以往有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实证研究中,主要是从影响再就业的一个或者两个因素来进行研究,没有将这些因素综合归纳整合,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在对以前的那些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安阳市三个农村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因素问题。
本文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分为再就业成功率和就业后薪资水平,再将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选取了学历水平和就业观念,环境因素选取了就业信息、政府政策。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一)个体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系的假设
1.学历水平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系的假设
文化水平是指其接受的最高学历。众多研究中都曾指出,学历是其研究中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例如,王旭梅(2010)在关于女性创业的研究中指出学历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显著变量;宋泽(2011)在关于网络购买意图的研究中指出学历不同,人们的购买意图也很不一样。从历年来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是否能成功再就业以及就业后的薪资水平高低具有显著影响。从经验角度看,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找到新的工作,且工作后的工资比低文化水平的人要多。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学历水平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H1b:学历水平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就业观念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系的假设
“观念”一词曾在多个研究中作为变量被深入探讨,有的指出“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存在重大影响,有的提到“创业观念”对女性创业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在大多数农民的观念里,他们不愿意从事竞争性较强、流动性较大的劳动,尤其是城郊失地农民,其生活水平比普通农民高,对劳动报酬的要求也高于普通农民。也有部分已经转变就业观念的失地农民可以理智地看待现状,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a:就业观念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H2b:就业观念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二)环境因素与失地农民再状况关系的假设
1.就业信息畅通程度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系的假设
信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普及使信息能更快更高效地被运用,但是失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收不到网络上大量的就业信息,只能通过传统方法奔走于各个地方。而且,职业介绍所在郊区很少存在,失地农民不能集中获取有效就业信息,这对失地农民寻找新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a:就业信息畅通程度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H3b:就业信息畅通程度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政府政策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关系的假设
目前,各地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后往往采用经济形式进行补偿,但这一次性的补偿容易坐吃山空。从不同地方不同政策下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的比较来看,政府的鼓励帮扶政策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有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a:政府政策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H4b:政府政策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三)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通过总结以上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构想出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
图1 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情况等。第二部分是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调查,即调查再就业状况分为再就业成功率和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前者的衡量指标为是否成功再就业及失地后多久再就业;后者的衡量指标为工资水平、新工作稳定程度和员工福利。第三、四部分分别是失地农民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再就业状况影响的评价调查。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郊乡的南士旺、北士旺和赵常庄三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经整理、筛选以后,录入并分析信息。
(三)实证结果的分析
1.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失地农民男女各120名,其年龄分布占表1,学历状况见表2,再就业状况和方式选择件表3。被调查者中,成功再就业的只有128名,占总数的53.3%。其中男性82名,女性46名。
表1 年龄分布
表3 再就业方式选择
2.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1)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因子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因子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α值为0.738,可以判断各变量与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问卷各个题目的一致性较好,所以问卷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部分具有良好的信度。
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首先进行了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为KMO值为0.726,大于0.7,且显著性小于0.001,说明各维度可以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各变量的测量维度的结构效度较好。
(2)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的因子信度、效度分析
根据调查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因子进行了信度分析,统计结果表示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测量题项的α值为0.849,说明影响因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对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以便检验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影响因素构成的有效性。由球形Bartlett检验得出KMO和Bartlett统计量是0.83,大于0.7,说明变量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对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量表的9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成四类:学历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水平和是否具有专项技能;就业观念,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地选择、就业方式选择和创业意愿;就业信息畅通程度,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咨询中介、是否利用网络信息;政府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再就业帮扶政策和鼓励创业政策。
表4 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旋转成份矩阵①
3.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历水平与再就业成功率(r=0.400,p<0.01)、再就业后薪资水平(r=0.572,p〈0.0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业观念与再就业成功率((r=0.555,p<0.01)、再就业后薪资水平(r=0.572,p<0.0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业信息畅通程度与再就业成功率((r=0.422,p<0.01)、再就业后薪资水平(r=0.660,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政策与再就业成功率((r=0.422,p<0.01)、再就业后薪资水平(r=0.473,p<0.0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见表5)。
表5 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和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2)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
先进性再就业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根据之前的相关性分析学历水平、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和政府政策都与再就业成功率具有相关性。利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从回归系数上来看,各个变量的显著性均低于0.05,表示各个变量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都有影响。其中就业信息畅通程度回归系数是0.445,对再就业状况影响最大。
进一步进行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学历水平、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和政府政策都与失地农民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具有相关性。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从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看来,其显著性水平均低于0.05,可以认为这四个因素对再就业后的薪资水平有着显著性影响。
表7 再就业后薪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及显著性分析③
(四)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的相关性和回归统计分析,对研究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假设全部得到验证。
(一)结论
第一,在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与再就业成功率的关系方面,学历水平、就业观念、就业信息畅通程度和政府政策支持与再就业成功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就业信息畅通程度的影响最显著。即学历水平越高、就业观念越积极、就业信息约畅通、政府政策越多,会使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提高。
第二,在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与在就业后薪资水平的关系方面,就业观念、就业信息畅通程度和政府政策支持与就业后薪资水平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学历水平越高、就业观念越积极、培训机构越完善、就业信息越畅通、政府帮扶鼓励政策越多,会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后的薪资水平提高。
(二)建议
针对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个体因素,第一,失地农民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是促进再就业成功的内在基础,只有自身的素质符合了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并与市场上已有的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成功实现再就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第二,失地农民需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业。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在总体上供过于求,但是仍旧存在着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劳动力的供求不匹配,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较缺乏。这就要求一方面积极地开展自主创业,并利用土地补偿金和小额贷款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处境,积极地从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提供的相关工作,抓住政府和征地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
针对环境因素,第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培训机制的作用,加大培训机构的完善程度。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制,针对培训对象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第二,要加大就业信息的畅通程度,完善就业促进服务机制。对技能要求不高、替代性较强的岗位可以建立岗位政府购买制度;鼓励信息中介服务门店的创建,由中介集中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来供失地农民选择,并将就业岗位与城市对接,让失地农民就业的范围变得更广;还可以根据不同失地农民的个性需求来提供就业服务,变被动提供信息为主动帮助其寻找就业机会。
(三)展望
本研究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数据收集存在不足。由于样本数量及调研时间限制,本研究的样本目前只是局限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郊乡的三个农村,没有和其他地区的样本进行比较,所以对调查到的数据和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其次,问卷的设计存在一定不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有着十分复杂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而在目前本研究只是选了其中的四个显著变量来进行了模型构建和检验,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引入其它变量进行相关深入研究。
注释:
①提取方法为主成份,旋转法指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②因变量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成功率。
③因变量为再就业后薪资水平。
[1]马林靖,王燕,苑佳佳.快速城镇化中政府行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基于天津“宅基地换房”试点镇调查的博弈分析[J].西部论坛,2015,(1):1-7.
[2]陈浩,葛亚赛.征地满意度、非农就业与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1.
[3]邢月梅.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27-28.
[4]陈叙龙.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张志宏.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思索——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2,(7):36-38.
[6]朱英杰,胡于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121-123.
[7]高丽娜,黄雯雯,薛磊.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4,(16):39-40.
[8]杨雪林.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4,(12):61-63.
[9]隽敏.海南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4,(34):94-95.
[10]Ferreira,Albuquerque,Ataide,Morais,Mendes,Siqueira,Silva.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Ten Years of Age or Under in A Settlement Organized by the"Landless Peasants'Movement"in Porto Calvo,Alagoas,Brazil[J]. Cadernos de Saude publica/Ministerio da Saude,Fundacao Oswaldo Cruz,Escola Nacional de Saude Publica,1997,(2):131.
[11]Guido W.Imbens,Lisa M.Lynch.Re-employment Probabilities over the Business Cycle[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06,(5):111-134.
[12]Carola Grün,Wolfgang Hauser,Thomas Rhein.Is Any Job Better than No Job?Life Satisfaction and Re-employment[J].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2010,(9):285-306.
[13]Alfonso Alba,JoseMaria Arranz,Fernando Mu?oz-Bullón. Re-employment probabilities of unemployment benefit recipients[J].Applied Economics,2012,(44):28-30.
[14]John H.Finch.The Re-employment Experiences of Former Aerospace Employees Within a Local Economy[J].Regional Studies,2010,(8):421-433.
[15]周林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8,(4):45-46.
(责任编辑:卢君)
Research on Re-em ployment Problem of Landless Farmers under New-style Urbanization
LIAO Liang,CHEN Jin-bo,WANG Lin-l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Hubei 430205,China)
On account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ity,a large amount of farm land owned by farmers has been expropriated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Farmers'agricultural land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non-agricultural land and"villages"appears in the meantime.Landless farmers are both different from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who has become to a marginal group.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is group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community.This study aimed to three villages in Xijiao township in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investigate,we try to understand and record the reemployment status of landless peasants in three villages and analyze the data using SPSS software.We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less peasants which include education level,employment concept,flow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s variables,and make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re-employment of farmer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new-style urbanization;land-lost factors;re-employment
F241.22
A
1672-626X(2015)06-0068-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5.06.011
2015-09-25
廖靓(1980-),女,贵州贵阳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