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区,江苏常熟 215500
精神病、糖尿病是现代临床的常见易发病,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的多发,其发病例数逐年增加也日趋明显[1]。糖尿病和精神病均属于慢性病,二者合并发作,除了需长时间用药外,还易因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增加治疗难度,故加强对此合并病的临床护理,与积极治疗同等重要[2-3]。该文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对20例相关病例进行干预并作比较,总体干预情况较满意,现阐述如下。
该组40例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资料收录于2014年4月—2015年6月,均于该院检查确诊,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相应诊断标准吻合[4]。均为男性,年龄在36~76岁范围,平均是51.4岁;病程1~13年,平均是5.1年。研究前,全组家属均已签署知情文件书,患者无听说障碍和心内科重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分成两组对比,组间一般情况均相似,P>0.05,符合统计要求。
对照组20例根据常规标准落实护理,主要有基础护理、指导用药和对症干预等系列对策。观察组20例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干预。
1.2.1 提出问题 通过临床观察与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如何加强对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1.2.2 循证支持 检索相关文献与病例资料,评估患者在住院治疗时可能产生的心理与生理问题,再组织专家评析证据,以保证所收集的证据来源清晰、内容真实,且符合患者实际需要,再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展开干预。
1.2.3 主要内容 ①心理情绪护理:在精神病、糖尿病的双重打击下,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部分精神病偏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此时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在加强监护的同时,尽量满足其身心需求,以增进彼此关系,减轻其心理负担。②疾病知识宣教:通过定期健康讲座、发放资料、看电视的方式,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及精神病的基础知识、护理要点、用药方法及目的等,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客观和全面认知,从思想上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同时教会其自我监测血糖,以加强对血糖水平的控制,避免诱发其他并发症。③日常膳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病情程度,帮助其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在保证基本营养充分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饮食均衡、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鲜果蔬、粗粮和豆制品等,每日钠盐宜≤6 g;食物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增进其食欲。④科学运动锻炼:告知患者坚持锻炼的重要性,每日早晚饭1 h后可通过慢跑、散步等有氧活动加强自身抵抗力,运动宜循序渐进,具体运动量及时间视个体情况而定。
观察全组对象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PG)值和餐后2 h血糖(2 hPBG)值,同时调查其自我保护能力改善情况,采用百分制记录,选项包括合理饮食、按时取药、坚持锻炼和个人生活自理和用药依从性等几项[5]。
在相应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保护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糖控制上,观察组两项血糖指标值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总体干预情况(±s)
表1 两组的总体干预情况(±s)
组别 例数 FPG 2 hPBG自我保护能力(分)观察组对照组血糖控制(mmol/L)20 20 6.84±1.39 9.04±2.74 9.64±1.52 13.75±2.91 93.4±5.8 74.3±6.4
精神病、糖尿病均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病,二者合并发作,除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外,还容易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6]。早期积极的抗精神病药与降糖药治疗,对于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精神病易迁延反复,糖尿病又为终身性疾病,在此双重打击下,极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加上住院期间无聊时间增加、活动量减少等问题,均非常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此时配合精心且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显得尤其关键[7]。
循证护理是建立在大量真实证据上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能够与患者病情、文献资料等充分结合,基于大量证据下制定最符合患者个体需要的护理服务内容,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该护理模式的内容更科学,服务工作更规范,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也更好。近年有多中心双盲实验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对该病患者展开护理,均对此护理方案的效果表示肯定[8-9]。
彭红艳等[10]报道从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和自我保护指导等几方面着手开展循证护理,表示该护理方案有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而且治疗依从性也有相应提高。通过研究,我们同样发现,观察组在循证护理方案干预后的总体效果明显得到优化,相对对照组而言,其FPG、2 hPBG指标值均有更明显降低,而自我保护能力有明显提升,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吻合[7-10]。
综上所述,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对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展开干预,总体降糖效果更理想,且利于患者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1]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422.
[2]王绍卿.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65-566.
[3]姜燕.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21-222.
[4]王玉玲.健康教育对老年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2):253-255.
[5]陈服玲,赵芸芸.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70.
[6]汪红娟,吴立萍.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3):236-238.
[7]龙丽芬.20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研究探讨[J].大家健康,2013,7(2):180.
[8]蔡海英.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4(7):192.
[9]王艳君,黄燕.精神病人住院期间患糖尿病的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250.
[10]彭红艳,邓仁奎,王玲,等.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4,23(6):1875-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