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40-01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批阅得苦不堪言,害怕评改学生作文,甚至为此减少学生作文次数;而学生则认为批改就是教师的职责,拿到作文只瞧瞧评语,或再耳语一番就将作文搁置一旁,只等新作文题的出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使作文评改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1.从学生出发设置课程。活动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规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编排课程,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活动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的发挥不单只表现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到最后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去。由始至终体现出学生对学习的主导性角色。
3.通过课堂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中专语文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活动课程正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一方面,活动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释放平日学习的压力,与同学、教师自由自在地进行沟通,并在同伴相互讨论和师生互动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活动课程大可摆脱平时课堂较为板正的教学环节设置,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引进,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激发。针对中专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多地引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设置智力含量较高的游戏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只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从传统的郊游、野外采风活动到比较时尚的“天黑请闭眼”等白领游戏,根据课本内容稍加结合和改造,都是增强学生感性领悟能力和理性推理分析能力的好办法。
二、学习讨论,明确评价标准
经过长期写作训练的学生,即便写不出好作文,也能判断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他们内心往往有一个模糊的标准。为了使互评工作有序、公正进行,教师应将评价标准明确化。因此,在正式批改作文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讨论评价作文的标准,并将其细分为六个方面:审题立意、中心主题、结构层次、选材、语言表达、卷面书写。每个方面再分为若干等级,并将每个标准等级量化赋分,使学生批改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个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在作文评价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工具,不至于根据个人喜好、感情亲疏而影响评分的客观和公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的标准意识,使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所在,在写作中明确“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另外,以上制定的标准是作文评价的大方向,教师还可根据每次写作训练的目标将评分标准做相应调整,将目标对应的项目标准分值提高,这样可刺激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训练任务,长期坚持即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使学生写作取得进步。
三、互评互改的其他尝试——与兄弟班级互评互改
第一,以前的小组间循环交换作文的工作,这时要由教师负责。教师在作文互评课前要将一个班内的作文按小组收好,并带到另一个班分给各小组评阅。其目的仍是保证作文水平组间的一致性和组内的差异性,以供学生对比鉴别,并学习其中的优秀之作。
第二,“定向指导修改”的环节要做调整。由于班级间的定向指导难以进行,因此要求学生在写批语时要提出细致、可行的修改意见,但不可代替作者在文中修改。因为我们坚信叶圣陶先生的“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的著名论断,所以,最终的修改任务还是要由作者完成。在这种尝试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兄弟班级同学的作文充满好奇,学生在批阅时显示出更强烈的兴趣和责任心,批阅得格外认真。同时,由于对他人作文水平不甚了解,没有了先入为主的影响,因此在评阅时更公正、更客观。这样的尝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作为班内互评活动的调节剂偶尔为之。
以上就是我们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作文互评互改的操作模式,它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集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了过去学生“写完作文了事”的不良状况,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批阅他人作文、互助修改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本目标。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