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发探究中的三个层面

2015-10-20 12:46洪海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学性可行性蝴蝶

洪海花

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的事物——他们无须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天生是“讨厌的”提问者、“可气的”拆卸者……自发探究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水平的途径,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为得意和引以自豪的: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在认识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儿童在自发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观念。组织学生积极地去进行探究,我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了尝试。

层面之一  探究问题的发现与组织

儿童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孩子们自发地探究周围的世界。但他们自发探究计划性不强,常常随兴所至,探究的问题往往直接来自身边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关学科的直接观察,问题由儿童自主提问。

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情境引导儿童对感兴趣的问题或对儿童关注的话题进行探究,从儿童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

如儿童在观察校园里花草树木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秋天的红花草为什么叶子会变黄?行政楼两墙边的樟树对着墙的一面会枯萎,另一边长势很好?为什么要在三四层楼层中栽槐树?校园教学楼后面的二球悬铃木为什么会死亡……

教师应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起点,组织学生对这些热点话题进行探究,这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省时学习与发展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精心引导,讨论出这些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何时介入,都要有自己的思考。

层面之二  探究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儿童自发地探究,更多的只是针对儿童自身而言,是鉴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而有些问题的答案教师本身已经知道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设计的探究方案时,不仅仅要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还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所设计的探究方案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所谓探究方案的科学性,就是根据探究的对象设计出合乎探究对象本身的自然规律。而可行性就是儿童通过努力能够实施这个方案。

如儿童在制作蝴蝶标本活动中,蝴蝶的来源成了一个大问题。怎样才能抓到蝴蝶呢?我要求学生制定捉蝴蝶的方案,在制定时先阅读有关蝴蝶的资料。

在进行方案交流过程中,学生总结出有蝴蝶的季节、捕捉蝴蝶的最佳时段以及捕捉蝴蝶的最好地点。最终我们捕捉蝴蝶的方案定下来,除了昆虫网,准备蝴蝶纸袋外,最佳时间是6月上旬,最佳地点,没有打农药的地方(陵园、树林等),最佳时间是早上刚出太阳前后。

这样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在实施后,每人一个早上用15分钟的时间就能捕捉到40只蝴蝶,效果十分明显。

儿童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通过自己的发现、思考和反思,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体验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等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科学问题。这个过程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

层面之三  自发探究的成果和面向

儿童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概念比他们以前的个人见解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而这种说服力更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让更多人赞叹科学的迷人魅力和科学规律美的震撼力——“科学之美”。

几年来,儿童探究的成果不断地以小论文形式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小论文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如“百年龙抓槐枯萎之谜”、“古树复活记”、“红花草复活记”、“人民中路为什么会形成‘鸟街”、“校园内植物搬家记”……还有不少成果还被政府采纳,如“对海安水资源设立保护区”、“治理翻身河如何恢复自净能力”……

探究并不复杂难懂,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儿童通过自发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儿童构建起他们对这个世界新认识的起点,不断加深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究这个世界。

猜你喜欢
科学性可行性蝴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捉蝴蝶
捉蝴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找找看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