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跃 娄义华(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5)
区域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实现长远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不断崛起,以及东北老工业区区域经济的不断振兴,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尤其是国家近些年来颁布的政策措施,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所以,不断加强对区域经济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之间在经济方面交往日益密切,发展方面关联互动,以达到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持续发展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内容主要是处理好东部与西部、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区域经济协调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第二,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及其不平衡的现象,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了减小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应适当对区域之间的经济进行协调,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第三,在制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应从整体出发,鼓励不同区域之间进行经济往来,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促进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国家应对区域之间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出合理的分析,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是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第五,我国区域之间在贸易往来和市场方面的分割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打破这些瓶颈,使得各个生产要素之间自由流通,从而达到区域贸易正常化的目的。第六,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打断某个区域的经济垄断,改善各个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总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减少和消除不良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断减小各个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其特征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指的是单方面的协调发展,而是对各个区域经济的一种调节。也就是说区域经济中所有经济关系的调整都属于区域经济的主要内容。其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互制性的特征。在对区域经济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经济的变化情况会因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并且有些区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互制性,这就需要对区域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从而减少区域之间的经济差额。第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区域经济调节的主要内容则是协调发展。
表11978-2011年东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相对发展水平
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还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自十七大召开以来,我国对中西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促进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区等落后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整体而言,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东部地区的发展关注度较高,投资力度更大,在促进东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距离。从1978年至2011年,东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相对发展水平情况如表1,可以明显看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平衡的结果。另外,若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使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为了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可以适当借助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并可以借助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区域间的发展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尽管落后区域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如果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造成部分政策不能及时落实,阻碍了经济的良好发展。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实现需要借助统一的市场,虽然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地完善,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较为规范、开放的市场体系还尚未建立,东部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还尚未有效发挥出来,甚至还存在着保护主义的现象。地方垄断的存在,影响着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甚至一些发达地区歧视不发达地区的产品,这种狭隘的观念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找准区域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对区域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发挥区域特色,加快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发展过程中,有些还没有充分挖掘地域的特色。比如,我国西部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中部地区的农产品产业较为发达,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在自身基础上还有些新的功能可以开发。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目的现象。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很多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力度的强弱影响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区域经济结构之间的不平衡,大多是由政府和经济之间不能有效沟通造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局面应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而规范市场的秩序和市场行为,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一定的措施让东部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先富带动后富。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援力度,尤其是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加快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逐渐缩小了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如图1所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相对差距已经开始缩小。
由于市场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导致市场在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的,所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能规范区域经济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促进各区域之间良性的竞争和合作。比如,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不同区域的经济关系,制止地域性法规有关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条文规范,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出台一些鼓励政策,提高各个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开放程度,实现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形成规范的统一市场体系。各地区应转变发展观念,树立开放市场的发展理念,吸收外地有利的资源和人才,实现各区域间资源和人才优势互补的局面。将资源放置到市场中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能够让各区域经济实现取长补短,促进自身优势产业不断发展。要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发达的地区应树立全局观念,帮助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招商引资,合理引进资金和技术,并可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促进自身区域经济的发展。
欠发达的地区应积极探寻本地域的特色资源,寻找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积极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就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借助西气东输的项目,开展其他有关的项目,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由于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农产品发展的基础之上,可以继续发展化工、钢铁等产业,或者可以引进生物工程等高新科技产业,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的不断优化。而东北老工业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技术,从而促进原有工业的发展。
对于那些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企业应给予政策扶持,让其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比如,可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给予环境税的征收,推动区域污染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于采用新能源的企业,可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如减免相关的税务等。总之,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按照我国法律规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1]卫新,孙永朋,王美青,徐萍.新时期浙江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09(30):90-93.
[2]张文耀.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6):78-80.
[3]屈红.高等职业教育与衡水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青春岁月,2012,13(21):56-57.
[4]周杰文,张清正.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