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白曙红
【三秦楷模】
梁增基:北方旱地“小麦之父”
摄影报道/白曙红
梁增基察看小麦长势
在广袤的渭北旱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吃粮,找老梁”。这里所说的老梁就是我国著名旱区小麦育种专家、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梁增基。他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已经54个年头了。在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双手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告别饥饿,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初,自然灾害席卷全国,原本贫瘠的渭北旱原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种植的小麦,在冻、旱、涝、锈、倒、黄矮病等侵扰下,亩产不过60斤。当时,人们饿得发慌,只能把玉米芯磨细,和着高粱面、野菜做成窝窝头来充饥,可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这种东西也是极其珍贵的。这时,刚从西北农学院毕业的广东籍大学生梁增基响应党中央 :“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了偏远贫穷的长武县。
面对异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他犹豫过,彷徨过,退却过。可是,看着长武父老乡亲期待的目光,看着那些发育不良的孩子,他决定留了下来,并且心中暗暗许下一个誓言:“一定要让这里的人有白面馍吃”。
在育种试验刚开始的时候,没资料、没劳力、没材料、没资金,他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实在无能为力,就向科研单位求助;没劳力,他就甩开膀子自己干。整地划区,拉行开沟,一区区耕作,一粒粒下种;块块立标记,株株建档案;小麦扬花的时候,连日精心选株杂交;收获时,株株过目,精心挑选,仔细分类,单打单收。白天到麦田辛勤劳作;晚上回到单位,整理资料,进行研究。冬天,实验室里像个冰窟窿,他经常边哆嗦边写材料;夏天,地里的蚊虫一抓一把,身上被叮得又红又肿,但他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决不放弃……
54年来,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总结,他相继突破和创新“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毒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先后培育出“长旱58”等旱作小麦国审品种3个、省审品种4个,先后荣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果奖2项,不仅让长武县的小麦亩产达到450公斤,也在陕甘旱区和河南部分区域推广过亿亩,增产25亿多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通俗地讲,我们每天吃的3个馒头里有1个是他贡献的。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一路走来。
咸阳市委书记姜锋(左二)在长武县委书记任杰(右二)、县长温志刚(右一)等的陪同下接见梁增基
在电脑上撰写苗情分析报告
为了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吃好饭。梁增基全然不顾个人的事情。过去,长武的小伙子一般都是20出头便成家,然而,他直到36岁才结婚。1970年,爱人生孩子时,他还在试验田里工作。1971年,他从海南“南繁”考察育种工作回来时,刚满1岁的孩子被肺炎折磨得十分虚弱,他却无暇顾及。文革时期,农场大门封堵,武斗枪声不断,他却翻墙而入,坚持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群众都吃不饱饭,我不干,谁干?”10年动乱,他始终坚持育种,从未间断。1985年,梁增基的母亲病故,当时他正远赴四川、云南考察小麦育种工作。那时没有手机,家人根本无法和他联系。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母亲已经安葬数日。他只能注目南方,眼泪长流。1985年夏,他右脚受伤,大块瘀血,伤口化脓,治疗未愈,又忍痛拄着拐杖继续投入育种事业。
当年和梁增基一起来长武工作的大学生,都早早地回了城,好些人还当了官。南方农学院、甘肃省农科所等多家单位曾以优厚条件调他去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
向农民推广小麦优良品种
亲自收获小麦
按常理,60岁过后的他就该赋闲在家,可他退而不休,依然坚守在育种第一线。按常理,他为长武、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完全可以向组织提出很多要求,但他的要求仅仅是:“能分配个大学生充实育种团队,延续育种事业”。
他生活非常朴素,始终便服简装出入机关单位大小会场。上市开会总是搭乘长途汽车,住廉价旅馆;依然住着50多平米的廉租房、骑着半新的自行车下乡;依然过着每天一个馒头一个蛋一盘青菜一碗稀饭的生活。
简朴的生活
梁增基事迹改编的眉户剧《黄土地上的育种人》首演
本来,他不用过这样拮据的生活,如果靠倒卖种子,他早就成了百万富翁,但梁增基却把自己辛苦培育出的良种分装成二两的小袋,低价分散供给农民,让群众自繁推广。本来,他也可以把国家发的奖金用在家里,但他没有,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捐出去。他认为国家发着工资,干出点成绩是分内之事,即便得了奖金,也得捐出去,因为奖金是国家的,还应该用于国家。据粗略计算,近年来他共向社会各界捐款达166000多元。
谁把人民的事儿记在心里,党和人民就把他举过头顶。这些年来,梁增基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发明创新奖”特等奖暨“当代发明家”、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三秦楷模”等荣誉称号,2014年中共长武县委、2014年中共咸阳市委先后发出了向梁增基同志学习的决定。11月26日,还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市10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科学的魅力如一块磁石深深吸引着梁增基。如今,年迈的他依然眷恋着这片土地,依然早出晚归,来回行走在乡间的村道上,行走在试验田里,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年景。
编辑/韦元山
为助手传授小麦育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