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美丽蜕变
——榆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一条条藏污纳垢的背街小巷得到硬化保洁,一个个散发臭味的旱厕被改造成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公厕;曾经垃圾入侵、污水横流的榆溪河变成了亭台楼阁相望、绿树碧水掩映的景观长廊,曾经一到供暖季就烟笼雾罩的城区早已变得蓝天白云风清气爽……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多少年一直“灰头土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缘何能够旧貌换新颜?答案就是两个字“创卫”。
经过美丽蜕变的榆林
8年艰辛“创卫”路,一曲感人肺腑歌。2006年10月榆林市启动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10年1月在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又吹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榆林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和各主创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市政府常设机构,全权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实施创建工作长效化管理,确立了以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切入点,创立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的创建模式,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巩固、发展和扩大创建成果起到了巨大作用。
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已下发的40多个创卫长效管理文件的基础上,2012年3月,又建立了创建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期实施约220平方公里,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和细则,为创建工作的长效管理开辟了新途径。
2011年以来,榆林累计投入101亿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了市政道路、供水、供气等管网建设。打通“断头路”13条,修通主、次道路共51条、78.3公里,建成城市支路31条、16.5公里,硬化巷道152条。街道路灯亮化率达98%,新建排水管网230公里,供水管网412公里,供气管网815公里,供热管网202.4公里,天然气用户达到160129户,气化率83%。这些工程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硬件的大提升。
几年来,榆林市实施了整治市容环境的“百日活动”、规范交通秩序的“春雷”行动、改善环境保护的“利剑”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对“六小”行业进行集中整治,加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拆除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牌匾和各类架空线路,取缔非法野广告,整顿停车秩序。新建各类集贸市场23个,社区便民店120个,新建成公厕257座,城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厕4.04座。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1座、垃圾压缩站3座,建成垃圾收集站40个,环卫工人休息场所34个。投入5800多万元购置机械清扫设备,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1%,科学配置了清运网络,做到日产日清,分类收处。全市居民对市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0.84%。
榆林市市委书记胡志强检查创卫工作
榆林市市长陆治原检查创卫工作
榆林大道景观带扮靓新城
食品安全监测、污水处理、机械化环卫清扫、生活垃圾填埋、疫苗接种、病媒防治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全民健身
环卫机械化清扫车
全市开展了城市环保综合治理,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安防、环保生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固废处置八大工程”,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1.7%,新建机动车尾气检测线11条。榆林城区PM2.5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24小时平均浓度≤0.35毫克/立方米。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1.7%。城区大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在2013年为322天,一级天数99天。城市燃气、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治理,烟尘控制范围达到105平方公里。为营造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榆林加大了环境噪声监控力度,在城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机动车禁鸣措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3分贝,合格区域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96.7%。
榆林市把水源保护放在重中之重,对红石峡、普惠泉、榆阳泉等水源地实施全面保护,各项指标定期监测。城区供水调度系统、榆阳水厂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全市集中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榆林中心城区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7%,集污管网铺设总量超过178公里,实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硬件的基本达标。
绿色环绕的榆溪河
2012年全民动员“三年植绿”大行动,采取了“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让绿色成为榆林主色调。建成绿地广场16块,绿地率为32.54%,绿化覆盖率达到38.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6平方米。
榆林市不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健全了市、区、街办、社区四级工作网络,落实医院、学校、居民和村民健康教育工作,不定期给市民赠送健康生活工具礼包,发放《公民健康知识200问》等健康教育资料;公共广场、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电子屏不间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媒体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实施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落实城区各级医院帮扶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公共场所禁烟规定,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办法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公园绿化
镇北台不再是“沙漠中镇”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扮靓大美榆林
世纪广场
榆林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防治体系,投资建成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投入899万元提高了疾控实验室能力,加强了医院传染病报告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建设。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3年内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关系民生根本。榆林全面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和监督信息公示,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和诚信建设,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猪、牛、羊、禽实现定点屠宰,食用油产销渠道全程监控。对违法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黑名单”备案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检查。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达100%,大中小餐饮店食品卫生达标率100%。
九曲黄河,绿莺啼翠。绿色榆林焕发着勃勃生机。公园广场,到处是崭新的希冀;城乡之间,到处是和谐的律动。幸福、自豪、健康的笑容是对这座城市是否宜居最高的褒奖。榆林,正在成为一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榆林,已经成为资源型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榆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会将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建设大美榆林,让370多万人实现着美丽、和谐、绿色发展的“中国梦”!
高新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