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旅游名城的魅力画卷
——华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华阴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地处秦晋豫3省结合地带,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4镇2办。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春秋设邑,战国置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市、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秋千文化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旅游示范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华阴市始终坚持 “大华山、大旅游、大发展”的理念,紧盯旅游产业发展,顺应民心,果断决策,紧抓创卫这一重大机遇,用智慧求变革,用汗水促发展,齐心协力、全民共创国家卫生城市,全民共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旅游名城的魅力画卷
宜居是卫生城市的重要目标
通过旅游拉动卫生城市建设
3年来,华阴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综合治理、农村环境优化三项重点,狠抓目标管理、门前四包、督促检查三个关键,强化爱卫组织、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除害防病五项管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按照“山区绿屏、塬区绿网、滩区绿映、城区绿景”的绿色生态构想,华阴市加快秦东大地园林化进程,努力实现山塬森林化、城市园林化、渠路林带化、湿地景观化。累计造林8.5万亩,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9公顷,森林覆盖率38.98%,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457公顷,绿地率33.85%,绿化覆盖面积506.46公顷,绿化覆盖率37.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8平方米,2012年,华阴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绿化后的华阴更富生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亲近。
累计投资5.3亿元,健全了“四纵四横一环线”的城市路网,建设了郑西高铁华山北站广场、城市文化公园等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完善了各类专业市场和环卫设施,开通了免费旅游公交,建设了覆盖城区、景区的免费公厕,完善了自行车存放架等一批便民设施,强化精细化管理,“宜居、宜业、宜游、宜发展”的特色旅游城市迈出坚实的一步。
先后建成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大型环卫设施,建设了城市二级标准化免费公厕42座,环卫工人道班房20处,垃圾收集屋10座,购买密闭式垃圾箱115个,保洁车200余辆,垃圾压缩车、收集车、清运车、洒水车等12辆。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
坚决取缔了马路市场,改造提升2个专业市场,新建1个专业市场和7处便民服务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老百姓。
按照“一街一灯型、一路一景观,点、线、面交相辉映”的要求,对城区道路和重要节点实施了不同风格的亮化改造,中心城区路灯1.25万盏,亮灯率98%;32个沿街单位楼体实施了亮化工程。同时,将奇石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实施了大石进城和文化墙工程,绘制文化墙150余幅。华阴的城市彰显文化内涵,广大市民的生活多姿浪漫。
噪音监测、水样采集等专业技术助力创卫
结合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华阴市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建成运营了城区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综合利用,拆除改造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优良率86.3%;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2天,优良率82.7%;2014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62天,优良率达到88.5%。三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未发生一起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
为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水污染达标排放,华阴市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扩建和再生水利用工程,污水排放标准由原来的一级B类提高到一级A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回用率可提高到80%,华山景区污水纳入污水厂的管网建设工作已完成。广大市民生活用水更加洁净安全。
大力实施宁静工程,加大对建筑工地和社会噪音的监管力度,禁止大型货车进入市区,严禁燃放烟花炮竹,主要街道禁止鸣笛,市民生活得更加安宁。
目前,华阴市空气质量环境、水质量环境、噪声环境质量、固体废物处置情况四项已通过上级部门综合评价,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严把“六小”门店准入关,加大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管力度,集中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公共场所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办证率达到95%以上,“五病”调离率达到100%。3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聘请具有消杀资质的专业消杀城区各单位和公共绿地及所有餐饮服务行业进行科学消杀,并开展以治理病媒生物孳生地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经省爱卫办考核鉴定,华阴市的灭蚊、灭鼠、灭蟑3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
病媒消杀、放置毒饵盒、医疗废弃物收集整理是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
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庭院绿化、巷道亮化、地面净化、墙面美化”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城中村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先后投资137万元完善城中村、社区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和环卫基础设施。为26个城中村、10个社区共修建垃圾台105个,并配备密闭式垃圾箱105个,垃圾桶2540个,垃圾转运车8台,落实保洁人员205名。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原则,全力推进城中村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中村垃圾从收集转运的系统化处理,达到了日产日清要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等薄弱区域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扮靓城市的点点滴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简报、手机短信、标语等多种形式,及时、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市创国卫工作,提高了市民的参与意识和知晓率。2014年累计编发创卫动态29期,创国卫专题网站上刊登各单位上报动态90余条,外宣上报各类稿件100余篇,在渭南日报“用新闻眼见证渭南30年巨变栏目”刊登专版;电视台开设创国卫专栏,播出新闻报道30余条,播出“创卫曝光台”35期;设立大型固定宣传牌50余块,刷写创卫标语百余条,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400余篇;城区82家有电子屏的门店、10余家单位及百余辆出租车电子屏上播出创卫宣传标语和健康内容,并定期更换;每周固定发送2次涉创宣传短信,累计发送2万余条;建立创卫义务监督机制,制作创卫督查员、创卫义务监督员、吸烟劝阻员袖章700余个发放到路段包联单位和环卫工人手中。在城区各主要路段灯杆上设置道旗1000余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全市形成了干群一条心、上下一股劲、全民齐动员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10年创卫,10载艰辛,华阴人民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画卷。创国卫,让华阴的城市天天有变化,让华山的人民人人都受益,让大华山的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勤劳朴实、勇于开拓的华山人,正以创国卫为契机,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