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晶
摘 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脾益肾为治则,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3个疗程(45 d),并按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3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可获得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肾活血药物 慢性结肠炎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37-01
慢性结肠炎是病因未明、病变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黏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有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表现,中医学将其称为“久泄”“久痢”等病症。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中医治疗本病,清热祛湿、健脾、疏肝、涩肠等为较为多见的治法。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随机选择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脾益肾为治则,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3个疗程,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完成的辅助检查,嘱其到上级医院完成并作为用药参考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介于18~45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34岁;病程介于3个月~5年之间,初发病例4名。临床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全部病例均采用大便培养2~3次,无致病菌生长,阿米巴滋养体为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正常的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面呈颗粒状。其中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接触性出血,8例患者有溃疡形成。
1.2 治疗方法
以健脾益肾为治则,自拟中药方由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杜仲、陈皮、厚朴以及炙甘草组成,15 d为1个疗程。
在治疗过程中,应辨证加减用药:虚寒加吴茱萸,湿热加黄芩和白头翁,湿盛加藿香和薏苡仁,食滞加山楂、麦芽和神曲,腹痛加元胡、川楝子和郁金,久泻不止加诃子和乌梅,肝郁脾虚加枳实、白芍和柴胡,年老体弱、中气下陷加补中益气汤。
使用方法:1剂/d,早晚各水煎服1次。3个疗程(45 d)后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所有患者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1)患者全部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2次,质中,肠镜复查正常,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治愈。(2)患者症状减轻,大便无黏液成形,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出现充血、糜烂和溃疡等病变,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有效。(3)治疗1个疗程后,未改善患者症状,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未好转,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所有患者按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为:33例患者符合治愈标准,15例患者符合好转标准,2例患者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为98.0%。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饮食以及抗生素滥用等因素有关。著名医书《景岳全书·传忠录》指出:“凡泻痢者,水走大肠。”从中医角度看,慢性结肠炎发病是由于脾运失常,水湿聚于大肠所致。在水湿形成过程中,内因和外因都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与湿盛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可见,标在湿,本在脾,为慢性结肠炎病机所在。
同时,脾虚和湿盛与肾虚之间关系密切,甚至是一种本质的因果关系,古代医书有相应记载。如:“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水聚而从其类也”(见《素问·水热穴论》)。肾主水,肾阳虚,气化失司,则水液内停为湿为肿。中医学认为脾阳根于肾阳,原因在于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脾之运化,依靠肾阳温煦。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资先天。“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之说(见《景岳全书·泄泻》)。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肾阳温煦促进脾运化,肾的气化作用主宰小肠分清别浊以及大肠对水液的吸收和传导功能。可见两便正常有赖于肾气充盛和正常的气化功能,若肾阳虚衰,关门不固,可致久泄滑脱,可致慢性结肠炎。
如前所述,标在脾,本在肾,为慢性结肠炎的病机。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患,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临床特点,多数患者表现为虚证,加之泄泻长期反复,机体的阳气和阴液势必受到耗伤,造成肾阴肾阳的虚损,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盖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出,气去则阳衰,阳衰则寒从中生,阴寒性降,下必及肾,所以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而为肠癖”(见《景岳全书·泄泻》)。上述为“久病及肾”的具体体现,肾虚与慢性结肠炎发生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治疗宜从补肾入手。
该病大多迁延日久,正虚邪盛,大部分患者均有服药久的病史,致脾胃受损,胃纳欠佳,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使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滞血瘀而发病。故以活血化瘀、收敛生肌为本病的治疗法则。慢性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脾虚湿盛,肾虚与该病发生亦有关联,故治疗时可采用补肾法。现代医学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不但与感染、遗传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还与细胞凋亡有关。实践表明,慢性结肠炎应从肝肾论治,用滋补肝肾、补肾活血、温补命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取得较好疗效。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慢性结肠炎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1)要教育患者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强度和数量要适宜,急性发作、暴发型和严重慢性患者应卧床休息。(2)教育患者穿着适宜,为增强体质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3)教育患者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治疗和护理,做到少量多餐,营养合理。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4)教育患者讲究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因肠道感染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5)教育患者心态要平和,心情要舒畅,避免接触各种心理压力源。
需要告知以下患者及早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1)出血量较多,控制较难的患者。(2)经过几小时治疗无效或/和伴临近或明确穿孔的中毒性巨结肠患者。(3)经4~5 d治疗病情无改善/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的暴发性急性慢性结肠炎患者。(4)狭窄导致肠梗阻的患者。(5)结肠癌的疑似或现症患者。(6)反复发作、病情恶化、身体虚弱、正常社会活动不能参加的难治性慢性结肠炎患者。(7)当减少类固醇激素剂量疾病即恶化,激素治疗时间超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患者。(8)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儿童慢性结肠炎患者。(9)出现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或胆肝疾病等严重结肠外表现的患者,可评价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爱学.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2006,47(4):283.
[2]杨园.慢性结肠炎中医证治及其病理变化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5):486.
[3]郭纯艳,徐进,纪小亮,等.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中医药学报,2011,39(4):107-108.
[4]王玉恩.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26):113.
[5]薛德生,郑宾,沈宗坚,等.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65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6):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