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高中物理课程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肩负着推动科学进步的时代责任,所以任务是艰巨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就明确说:“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这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之关键,其意义已不需赘述,从途径上来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教学实践必须攻克的难题。
高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从如下方面谈谈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以抛砖引玉。
一、将生活实际与教材利用结合起来,从利用物理知识和思想来分析实际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新的科学思想和创造,就谈不上创新。所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教学任务之一。物理知识来自于对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把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话题、问题引入课堂,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熟悉的、具有探索性的提问环境,从问题和知识的结合去思考和探讨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实际,以科学性、时代性的问题作为诱导学生提问的话题。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课例比较陈旧,实际的教学可以结合现在的科学话题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据媒体报道,遨游太空,经过 115 个小时 32 分、行程 325 余万公里、绕地球飞行 76圈的“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若将“神舟六号”绕地球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并且已知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则由上述条件可以估算出:A.“神舟六号”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B.“神舟六号”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C.地球的半径;D.引力常量。这就是将生活中新出现的科学问题与现有知识进行结合,通过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教学,使知识的传授更有生活气息、更有趣味,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领会到物理就是身边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用物理思想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帮助他们提高对知识的领会和运用能力。所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挖掘和整合从而进入到教学中,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传授提问方法,发挥示范作用,在教学相长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传授提问方法,做好示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问题分析、观察实验、数据分析、模拟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层面、多侧面、有步骤地开动思维、发现问题、反复思考、不断质疑,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在探索真理中进步。对此,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发现新旧知识的冲突,追问问什么
很多知识,从不同侧面会发现它们之间似乎存在冲突,如何解释这些冲突,就是提问的体现。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什么是匀速又是变速呢?通过分析可知,首先物体是做直线运动,其次运动是变化的,且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由此去理解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运动叫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具体、准确地理解、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拓展学生思维,从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不断追问问题,创设连续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探索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得到了培养。例如,在学习了“功能关系”之后,学生理解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于是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物理情景,再现这种功能的转化现象,并从物理现象中进一步把握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反复试验提问等能力得到培养,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死板的知识传授更为有效。
(二)把握生活经验中的物理现象和冲突,创设相关的物理应用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在乡间小路上,汽车陷入泥淖中,四五个人都推不出来,但是如果将一根粗绳子的一端拴在车上,另一端拴在一棵大树上绷紧,然后在绳子的中点沿着绳子的垂直方向向上使劲拉,就能把车拉出来了。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比四五个人的力量大?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学生还可以用砝码和棉线做实验,在讨论中探索,教师借助教材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解释,最后学生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相关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中物理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