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应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已经日益凸显。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多媒体 民族文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下面笔者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谈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带给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
一、创设课堂探究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愿望
小学语文课堂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微笑面对学生,微笑会使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就会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要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少一点严厉的批评、苛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另外多给学生肯定、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不断进取,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 让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挑战,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一种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所学知识。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上《琥珀》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出现一块透明的琥珀,然后问:“你认识这块透明的东西吗?它里面的两个小东西又是什么呢?怎么会好好地躺在里面呢?同学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振兴民族文化的基础作用
语文知识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优秀民族文化的根;同时又要使语文学习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语文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一滴小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于国把祖国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让悠久的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运用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会感觉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学习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