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从20世纪末出现教师语言意识这一概念以来,它已成为对教师语言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构成了教师语言意识的两大组成部分,这两块内容也决定了教学能否有效进行。本文回顾了关于教师语言意识这项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分析教师语言意识的本质特征,阐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教师语言意识对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些启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意识;教师语言意识;语言教学
从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来看, 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 TLA)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不容忽视,近些年来对于它的研究也不少,但在国内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它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要充足扎实,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这种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能力,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把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这种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知识表征核心便是教师语言意识的内涵所在。Freeman 认为: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的行为”,而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外语既是学科,又是媒介,因此探讨教师语言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对外语教师个人专业化的发展以及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语言意识”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语言意识运动,目的在于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水平, 而当时一味推行交际教学法,主张在语言学习中放弃语言形式,针对这一理念,“语言意识”这一概念由此产生。这一概念的产生也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来促进语言学习的质量,之后语言意识研究与教学很快在师资培训、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现在已经逐渐被人们运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践当中。
2 教师语言意识的构成
语言意识的研究最开始是针对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教师语言意识范畴,教师语言意识不仅包括教师所拥有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现代外语教学实践表明: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有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和详尽知识”,这种知识是潜意识的知识,而且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意识教学观念,这种观念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Andrews根据“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Bachman 1990)和“学科教学知识”概念(Shulman 1986),构建起称之为“教师语言意识”的模式,即为:心理生理机制,策略能力,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认知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其中前三者代表教师的语言水平,后三者构成了教师的学科知识。
Andrews在2007年对香港17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师做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中要成功地实施教师语言意识,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教师在各个环节—备课、授课及课后反思的所思、所想及做出的反应都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Svalberg (2007)也提出:“……语言教师除了语言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还需要较高水準的语言熟练程度” 。教师的语言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语言输入的语言结构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根据Edge(1988)提出的观点,教师自身应该发展三种能力: 作为语言使用者,要求教师的语言熟练程度要高,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语言分析者,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的语言系统知识; 作为语言教师,取决于熟悉TEFL的各个程序,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对采取何种程序做出决定。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和熟练的语言能力对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3 教师语言意识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主要场所,而中国人学习英语存在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因此,课堂的输入量决定了学生习得语言的质量。教师所具备的语言意识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世界性范围的关注,教师语言意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也并不是仅仅包含教师的语言知识这一方面,教师的语言意识对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内容。
3.1 学科知识
根据Thornbury对TLA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 TLA研究主要涉及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学科知识被广泛认为是教师语言意识的核心,而它则主要是指教师的语言系统知识” 。如果教师缺乏内在的语言系统知识,这将难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无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是教师语言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组成部分。
3.2 语言熟练程度
学科知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仅仅具备学科知识并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Andrews(2007)的研究表明教师语言意识的复杂性体现为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学科知识与语言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旦教师在教室里,她在课堂作的语法讲解不仅体现她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通过其语言交际能力得以实现。TLA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陈述性维度:知识;程序性维度:意识,教师仅仅具有高水准的学科知识并不能保证将这些知识恰当地用在课堂教学中。由此可见,TLA的两个维度都很重要,教师仅有知识缺乏意识或有意识却缺乏必备的学科知识都难以有效地教学,两者的相互作用才能确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
4 调查研究
笔者选择了中国南方一所高职院校,研究对象是公共英语教研室的五名教师,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教龄,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研究的课程是大一的综合英语,旨在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意识水平进行一个分析,从而对教师语言意识现状得到一些启示。本调查采用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为教师语言意识与学生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对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英语教师对课堂语言的语种选择及话语输入量有着较好的意识,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学习困难了解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的话语量比学生的话语量要大,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较少,课程安排上,单词、短语和课文仍然是课堂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显示,青年教师的语言意识要高于年长教师。在教学语言选择上,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更多的目标语言,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表达,并且青年教师有很多尝试来了解学生的目标语学习障碍。对年长教师而言,这些结果恰恰相反。结果显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其它变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教师语言意识便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教师语言意识水平的高低会对教师语言的质量产生影响,较高的教师语言意识水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教师语言意识是动态而非静止的,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5 教师语言意识对语言教学的启发
尽管教师的语言意识提高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意识培养的并非易事,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在英语语用的环境,外语水平的提高受到母语语用意识的影响,所以对教师语言意识研究会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以意识培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不同。它是从功能型学习向任务型学习的转换,语言教育者应该多设计些有助于语言意识培养的学习活动。大学英语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语言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有效地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一方面反思自己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应更加关注自身的理解与感悟。各地方教育政府和部门也应该大力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让教师能够学习到更新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地创新,才能够不断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ndrews,S.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Freeman, D.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 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 [J].Language Learning, 2002.
[3]Carter, R. Key Concept in ELT. Language Awareness [J]. 2003.
[4]Donmall, B. G. (eds.) Language Awareness.1985.
[5]高强.教师语言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6]庞继贤.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外语界,1996,(3).
[7]韩菁菁.浅析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构成和作用.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1).
作者简介:柴玉炜(1985-),河南焦作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