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对中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2015-10-17 00:33邹维兴谢玲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际同伴

邹维兴 谢玲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依恋对中学生安全感的影响

邹维兴 谢玲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采用依恋量表和安全感量表,探讨依恋与中学生安全感的关系,群体随机选取696名中学生为有效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依恋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留守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且在不同家庭氛围中的中学生的依恋水平和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的父母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且依恋能显著预测中学生的安全感。

中学生;依恋;安全感

自Bowlby提出依恋[1]以来,有关依恋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且已有学者对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2](internal working model)及其社会认知研究[3]已做了深入探讨。依恋是个体成长中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指个体与亲密对象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结,源于个体天生寻求安全感的倾向,并影响今后的情绪适应及社会适应[4]。依恋系统是一个行为安全性调节系统,如果被消极情绪激活,会导致某人向那些能应付情景的人寻求或维持亲近以获得安全感[5]。因此,获取安全感是个体依恋的目标。同时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策略,进而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导致一些精神活动异常[6]。已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正相关[7],大学生的安全感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负相关[8],由此可见依恋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重点探讨中学生的依恋倾向对安全感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中学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贵州省兴义市三所中学进行各年级施测,以班级为单位群体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745份,得到有效问卷696份,有效率为93.4%,其中男生394名,女生302名;初中生390名,高中生306名;留守中学生291名,非留守中学生405名。

2.研究工具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该量表是由Armsden和Greenbery编制[9],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青少年依恋测量工具之一。量表的修订版由母亲、父亲、同伴依恋3个分量表各25个条目组成,从和依恋对象的相互信任程度、交流质量、愤怒和疏远程度来全面评估青少年的依恋关系。本研究采用张迎黎等的修订版[10],每个分量表各25个条目,分信任、交流和疏远3个维度,分5级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调查的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为0.865,其中父亲依恋为0.711,母亲依恋为0.778,同伴依恋为0.816。

安全感量表(SQ)该量表由丛中、安莉娟编制[11],共16题,为5级Likert量表,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本研究中该量表调查的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为0.855。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差异分析

表1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差异(±s)

由表1可看出,女中学生的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均要显著高于男中学生,而中学生的安全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差异分析

表2 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是否独生子女差异(±s)

表2表明,独生子女的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中学生的安全感不存在是否独生子女的显著差异。

4.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是否留守差异分析

表3 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是否留守差异(±s)

从表3可看出,非留守中学生的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高于留守中学生,而在安全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家庭氛围的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差异分析

表4 中学生在依恋与安全感上的不同家庭氛围差异(±s)

以中学生自己觉知的家庭氛围为自变量,考察觉知到不同家庭氛围中,中学生的依恋和安全感的差异。表4可看出,不同家庭氛围中学生的依恋和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家庭氛围越融洽,其依恋和安全感的程度就越高,主要表现在:家庭非常融洽的中学生,其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和安全感均显著高于家庭氛围比较融洽和经常吵架的;家庭比较融洽的中学生,其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安全感均显著高于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的中学生。

5.依恋与中学生安全感的相关

表5 中学生依恋与安全感的相关分析(r)

由表5可看出,中学生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均与安全及其两个因素,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但同伴依恋与安全感的相关不显著。

6.依恋对中学生安全感的预测

表6 中学生依恋对安全感的预测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学生的依恋对安全感的影响,以依恋的三个分量表为自变量,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和安全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表6表明,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和母亲依恋均能够有效预测中学生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和安全感,且预测解释率分别为12.1%、8.2%、11.5%。

三、讨论

1.中学生依恋和全感的人口变量学差异讨论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女生比男生更柔弱、胆小一点,依赖性强一些,不如男生独立刚强。由于性格因素,大部分的女生更愿意和他人保持亲密、信任的联系,因此女生的依恋感比男生要强。

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依恋比非独生子女强。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着“唯一”的待遇,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孩,被娇惯着,家长包办小孩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形成了他们依赖性强的特点。当然在另一个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比较弱,因此在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更愿意听从父母和朋友的建议,和他们沟通交流,愿意信任他们。而非独生子女比较自立自强,并且有兄弟姐妹的支持,他们的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相对就较弱。

非留守中学生的依恋显著高于留守中学生。非留守中学生的父母都在身边,在生活和学习上有父母的悉心照料,有可以依恋的对象,能够与父母面对面地谈心诉说,父母给予的帮助也多,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相处,不用花很多时间在衣食住行的琐碎事上;而留守中学生的处境就没有那么乐观了,父母不在身边,不能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他们照顾年迈多病的长辈和更需要照顾的弟妹,家务活几乎都担在了他们身上,必须得靠自己的勤劳和毅力。

中学生的家庭氛围越融洽,他们的依恋和安全感的程度就越高。家庭氛围很融洽的家庭,中学生能自主、欢快地表达内心感受,且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和融洽的交流方式,使他们的依恋感油然而生,也能够确切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这种安全体验,这种亲切的互动容易转化到与同伴交往中去,也以得到相互的信任。

2.中学生依恋和安全感的关系讨论

中学生的父母依恋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且依恋能显著预测安全感,也就是说中学生的父母依恋感却强,安全感也越强,这在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上均有表现。依恋在获得安全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重要途径。中学生与父母、同伴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对他们安全感的获得有很大帮助,相反疏远不利于安全感的获取。以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引入角色扮演或实践模拟,来引导中学生依恋意识的形成,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感。

[1]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Vol.1,Attachment[M].New York:Basic Books,1969.

[2]尤瑾,郭永玉.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8-104.

[3]王争艳,杨叶,汪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0-887.

[4]LO PEZ FG ,BRENNANKA .D ynamic processes underlying adult attachment organization:Tow ard an attachm 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y and effective self[J].J Counse Psychol,2000,47(3):283- 300.

[5]胡婷,王争艳.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Z].中国河南开封:中国心理学会,2007.

[6]鲁小华,霍莉,丛中.依恋及其评估方法概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3):204-207.

[7]刘永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70-75.

[8]王磊,赵娜,韩仁生.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关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4):79-81.

[9]A rm sden,G ,C .,G reenbery,M .T .(1987).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in adolescence.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6,427-454.

[10]张迎黎,张亚林,张迎新,王杰利,黄存.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66-69.

[11]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Z].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74-176.

责任编辑:张军

The Affection Research of Attachment to Secur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OU Wei-xing XIE Ling-ping
(Xingyi Normal Univer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achment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and Security Questionnaire(SQ)as tool and randomly selected 696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s.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middle school students'attachment in gender,whether the one-child and Whether or not to be stay hav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so their attachment and the security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family atmosphere;the parents attachment and security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ed;the attach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a secur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Attachment;Security

1009—0673(2015)05—0106—05

G610-4

A

2015—07—20

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应用心理学”建设项目(黔学位合字ZDXK[2014]30号)资助。

邹维兴(1988— ),男,湖南新化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际同伴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搞好人际『弱』关系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寻找失散的同伴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