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
高庆春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桌椅、电脑、书本,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墙面上挂着的一张篆书作品,其刚毅奇崛、朴茂健劲的书法风格,让这方寸之地,有了一些难言的厚重况味。
篆书、章草,是高庆春最为潜心和擅长的书体。他将传统的大篆与简帛书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既有金石味道,又有笔墨趣味的碑帖融合新书风。用书画大家孙其峰老先生的话说,高庆春写出了“带有行草书味道的大篆”。
高庆春从清代小篆开始临帖,先后临习过邓石如、吴昌硕等人的墨迹。他始于慎审取法而后独辟蹊径,独钟楚简。这种篆书特别之处在于其书写意味浓烈,且与章草有某些相通之处。高庆春对二者用功既久,理解深入,使这本来有相当距离的书体在笔下既融会渗透,又互相借鉴生发,增添了朗健的风骨和空灵的意象。他兼善治印,其印用刀纷披、线条老辣,章法生动自然,时出新意。尤其注重书印的结合,把篆书的书写意味表现于篆刻,又把篆刻中的章法甚至刀法借鉴于书法作品,使得书法和篆刻都有比较丰富的艺术语言。
高庆春认为,篆书以大篆为基础,简帛为表,取于金文,取于线条、力度、伸缩性;篆刻取法古玺,取于沧容并进。篆书是篆刻的文字基础,而篆刻又增加篆书的金石气息,两者相辅相成,逐步完善。此外,学习篆书必然涉及到古文字,有内涵,有底蕴,有意思,让人学之不尽,有兴趣不断钻研。
篆书是以古文字为载体的书法形式,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因此,高庆春在选择书法内容时,会着重选择春秋、秦汉时期一些有内涵、耐人寻味的文字,例如孔子、老子的语录文献。偶尔也会抄写一些唐诗宋词。此外,高庆春还会自己创作,以记录当代社会生活及自己的真实情感。在2014年的“中国梦龙江情——十人书法回乡展”上,他便挥笔写下了《旅京八载感怀》:“篆籀小众体,吾独乐陶然。常恨身非吾,勤勉自奋鞭。日间案牍劳,伴月挥素笺。沉潜兼融会,笔墨锋芒现……”
在高庆春看来,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一篇书法作品包含着章法布局、虚实处理、行文结构等等。技法之外,更要融入作者的思想、学识、阅历修养。高庆春说:“写字必须敬畏传统,到传统中挖掘资源不断发展,这是书法的共性。而书法是个人的艺术行为,又要有书写者独特的个性。如何把握两者的度,就是书法家需要去实践研究的问题。”
早年学篆时,高庆春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金石气与笔墨表现力之间写出自我的篆书个性。如今在旁人看来业已完成,但高庆春自谦道:“要达到‘天人合一’、‘书如其人’的境界,还需要毕生为之付出。”(支点杂志2015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