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恺的太太、雪茄、汉学研究及其他

2015-10-16 16:50
中国慈善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路人甲雪茄儒家文化

艾恺似乎全是因为他太太的缘故才接受我的约访的。

“慈善这个题目,我很有兴趣,因为要提到我太太这方面的工作。我总是有事情,一到中国我就忙起来。”

才一坐下,他就径自讲起了他的太太在芝加哥参加的民间志愿服务项目“村庄运动”(Village Movement)。他的中文带有明显的英语口音,但相当流畅。他一定很爱他的太太,否则怎么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不等提问就先说了起来,还“卖广告”似的一溜嘴说了将近20分钟—我们约定的采访时间是60分钟,主题是儒家文化与慈善!

他还把太太写进了著作里:“1982年我和内子再赴中国……梁先生坚持将桌子旁的两张椅子让给我与内子……由于内子亦通汉语,当日我们交谈颇愉快……”从他进出电梯必礼让别人先行,无论男女、年纪,我想:这位学中国古代卿大夫称太太为“内子”的73岁老外当不是在“附庸风雅”。

终于转入正题谈儒家文化与慈善了,但是,才谈不到三分之一,说到“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原来的任务是保护中国文化,后来觉得这种文化对国家的发展是障碍”时,他却站起身来,“我想换个地方,到我那个房间,那里可以抽烟,这里不可以。”

他抽出一支拇指粗的雪茄,用双刃式雪茄剪剪掉雪茄帽,然后点着放到嘴里,深深地吸了一口。“你那些都是雪茄吗?”我瞄到他房间窗台上两大包还没开封的疑似雪茄的东西,随口一问。

“对。”他显然也很爱雪茄,还很精打细算。“我带来的比我想抽的多得多,为什么?因为万一有个什么损失,在中国买贵得不得了,比在美国买贵了5倍。”

吸着雪茄,交叉着双腿,斜靠在沙发椅上,白须白发的老人家很是悠然自得。他说,他也抽烟斗,尤其喜欢自己数十年前与梁漱溟的一张合影。在照片中,他是一位黑须浓密的、叼着烟斗的青年。

《艾恺:企业家群体有力量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作者:徐会坛

创业,需要行驶在最恰当的速度里

几个月前,韩靖参加了一档公益视频演讲节目的录制。和其他嘉宾的出场方式不同,他开着一辆酷炫的红色哈雷摩托,呼啸着奔驰上了台。

在办公室采访完他之后,搭他的顺风车去往另一个公益活动现场,我感受到了他所追求的速度感。在畅通无阻的长安街上,他瞬间完成了超车加速,伴着许巍的歌声,我竟然产生了“失重感”。但对于韩靖,也许这正是他喜欢的感觉,就像歌里唱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毕业于厦门大学广告系的韩靖,做事情总是带有广告人的创意与前瞻。他喜欢头脑风暴,新思路、新点子频出,只是他走得太快,而相应的土壤还未及成熟,甚至连他自己也没准备好。

韩靖在公益领域的第一个创意,是在2006年时畅想了一个叫“help960”的网站,顾名思义,是在960万平方公里上提供互相帮助,也可以理解成“时间银行”,“即把大家志愿服务的时间记录下来,可以有积分、兑换等活动。”

2008年到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之后,韩靖想说服理事长王平支持他这个项目。“现在看起来很stupid,因为完全不懂互联网,第一个客户到第十个客户,到第一万个客户怎么产生,是没有经验的,都是凭一腔热情在做。”

数年间,韩靖在互联网领域兜兜转转“交了很多学费”,也曾自投百万资金在商业项目上创业,最终黯淡而终。好在这些弯路和尝试,让他在了解互联网的特质、创业管理、产品策划以及跟投资人的博弈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再次回到友成之后,王平发现他“成熟很多”,于是主动建议他重新考虑做一个公益行业的互联网项目。

这一次,韩靖找到了最恰当的速度,找到了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他也在开车行驶中忽发灵感,为项目起了“路人甲”这个温暖的名字。

《路人甲,凭什么受到社会投资的青睐?》作者:原宁辰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人甲雪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如何让人物从“路人甲”变成“主角”
你算得出甲能喝几瓶汽水吗
雪茄星系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雪茄,绅士手中的权杖
英国雪茄迷
《我是路人甲》横店漂流记
做事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