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丁晓雯
【摘 要】 目的:观察去腐生新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溃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溃疡形成的66例患者,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去腐生新膏油纱条外盖创面换药,对照组以1:1000乳酸依沙吖啶液纱条创面换药,均隔日换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30天时的疗效。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的74-2%;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9-97±11-10)d,少于对照组的(52-52±12-4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腐生新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溃疡形成疗效良好,可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去腐生新膏;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肤溃疡;中药外治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8-0086-01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肿瘤,乳癌改良根治术为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常用术式,其术后可出现切口皮瓣坏死以致皮肤溃疡形成,愈合缓慢,临床较常见,治疗较棘手。笔者采用本院自制去腐生新膏[1]进行外用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皮肤溃疡形成,创面面积>10cm2且<100cm2的患者共66例,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5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6±9-6)岁;病变位于左侧18例,位于右侧17例;创面面积12~73-5cm2,平均面积(38-6±14-2)cm2;伴有糖尿病者4例;术后按时行辅助化疗者29例。对照组31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3-1±11-2)岁;病变位于左侧14例,位于右侧17例;创面面积11-2~68cm2,平均面积(35-8±13-1)cm2;伴有糖尿病者5例;术后按时行辅助化疗者25例。观察两组年龄、病位、创面面积、伴有糖尿病及接受辅助化疗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出现皮瓣色泽发暗、发灰、发黑后,均先予酒精纱布湿敷,有积液者穿刺抽取积液后适当加压包扎,待皮瓣坏死界限清晰分别入组后局部用以下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我院自制“去腐生新膏”抽制成油纱条,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外用覆盖疮面1~2层,再盖以无菌纱布3~4层,隔日换药1次;若坏死组织较多,则结合以换药时渐进剔除坏死组织。对照组采用1∶ 1000乳酸依沙吖啶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50)纱条换药,隔日1次,并及时剔除坏死组织。治疗过程中全身综合治疗不间断的按期进行。
1-2-2 去腐生新膏的制备方法 丹参、当归各30g,白芷、紫草各15g,甘草10g(浸入麻油500ml中24~36h后置铜锅中,取文火煎熬至药焦枯过滤去渣),制没药10g,血竭、白腊各60g(置入上药油中,加温溶化过滤),轻粉、蜈蚣各10g,煅龙骨、熟石膏各15g,枯矾3g,冰片、珍珠粉各1-5g,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徐徐加入上药油中并搅拌,待冷却成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30天时的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臁疮”、“褥疮”等相关疾病创面疗效标准自拟定疗效评判标准:治愈:创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面积缩小≥75%;有效:创面面积缩小≥25%,<75%;无效:创面面积缩小<25%。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30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0d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 两组病例经治疗最终创面均愈合。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39-97±11-10)d,对照组为(52-52±12-4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去腐生新膏为江苏省名中医倪毓生老师继承《外科正宗》所载“生肌玉红膏”[3]50、“蜈蚣饯”[3]280、“珍珠散”[3]209等方基础上,结合“瘀不去,新不生”、“腐肉不去,新肉不长”、“若要生肌,先必去腐”之经验创制而成。本方是由丹参、当归、紫草、血竭、白芷、熟石膏、煅龙骨、制没药、蜈蚣、冰片、白蜡、麻油、珍珠粉、枯矾、轻粉、甘草十六味中药制成的油膏[4],具有去瘀生新、去腐生肌之功。方中重用丹参、当归去瘀以生新。丹参有活血祛瘀而生新之功[5]220-221,《妇人明理论》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可见其有很强的化瘀生新之力;现代药理表明,丹参有改善微循环、调节组织修复再生、抗炎抗菌作用[6],从而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当归功能补血活血[5]313,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补血良药,因其调血之功,又能生肌,也是外科良药。紫草、血竭、没药合用加强去瘀生肌之力,蜈蚣、轻粉、枯矾等药攻毒去腐生肌,加之熟石膏、煅龙骨、珍珠粉、白蜡、麻油等众多生肌敛疮、润肤长皮之品,冰片可透皮引药直达病所。全方去瘀、去腐为先,起生新、补血、生肌之功,力专效宏。我科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经动物实验证实,本方具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作用,较生肌玉红膏为优;并有促进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及一定的抑菌作用[7]。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的原因主要是与皮瓣游离过薄、切口张力大、术中电刀应用不合理、加压包扎endprint
过紧等造成皮瓣血供不足有关,皮瓣积液也是重要原因[8]。局部溃疡形成后,局部表现为皮肤暗紫发黑,坏死组织不去,渗出清稀,肉芽生长缓慢,辨证当属术后瘀血不去,腐肉不脱,气血亏耗,新肉不生。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故外治当以活血祛瘀,去腐生新,补血生肌为法。去腐生新膏外用治疗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溃疡形成者,针对本病形成的关键,切中病机,药证结合,故本组病例治疗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局部血管、神经末梢破坏,皮瓣血供营养较差,皮瓣坏死、溃疡形成是本术式较常见并发症,治疗较为棘手。面积大者虽可反复清创后植皮,但创面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肉芽生长缓慢,创面床准备时间长,愈合时间较长,局部血供差亦是植皮后成活的障碍,且再次的手术创伤影响了化疗等综合治疗的实施。本方具有的改善局部循环、加速腐肉脱落、促进肉芽生长之作用,故临床施用每获良效。即使创面巨大者,亦可用本方换药,促使创面肉芽新鲜后植皮,利于植皮成活,缩短疗程,利于综合治疗的按期实施。
随着乳腺癌诊治技术的进展,新辅助化疗及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手术创伤日趋减小,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也日趋娴熟。这些都减少了因皮瓣过薄、张力过大而出现术后皮瓣坏死的可能性。但皮瓣边缘因血供差而出现小的坏死仍较多,本组病例即多为皮瓣边缘的坏死;且基层患者就医相对较晚、肿瘤偏大,部分患者乳房偏小,以及肿瘤位于乳房内上、外下、边缘等因素,仍会造成术后皮瓣面积较小而致皮瓣缝合的张力高,影响血供致其坏死。运用去腐生新膏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为较佳选择。
本方中有小剂量含汞有毒药物轻粉,为不溶于水的氯化亚汞,外用不易吸收,长期临床经验表明合理适量外用后疗效显著,实验研究显示含汞药物适量合理外用是安全的,可调动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提高抗氧化能力[9]。当然,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密观察并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出现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倪毓生,胡义根,邱洪贵.去腐生新膏外治下肢溃疡43例[J].中医杂志,1986,27(7):10-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2-19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陈实功著,胡晓峰整理.外科正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280,209.
[4]倪毓生,胡义根.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溃疡[J].新中医,1986,27(6):27-29.
[5]黄雅镕.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20-221,313.
[6]杨勤,赵朝伟.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 中国药业,2003,12(10):78-79.
[7]龚旭初,吴娓星,李虹,等.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溃疡临床与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6,27(1):23-26.
[8]姚成才,胡名柏,廖洪叶,等.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1):90-93.
[9]王乐平,李建荣,董建勋,等.含汞中药外用制剂朱红膏对皮肤溃疡模型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 (6):735-738.
(收稿日期:2015-0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