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艳
江西丰城市剑声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付红艳
江西丰城市剑声中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的心理教育资源,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1〕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永久使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构筑一座心灵的港湾。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呢?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教学中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犹如“闪光的路标”,让学生品味作品美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陶冶功能,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语文为心灵之舟领航。
1.以作家和名人为榜样,汲取人格力量进行心理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多为后世景仰。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的人格对这些作家成长的推动作用。如曹雪芹处境艰难仍笔耕不辍,奥斯特洛夫斯基遭受病魔却坚韧不拔,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
2.阅读分析课文,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塑造健康的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2〕但语文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教师应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出来,因材施教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背影》时,我让学生反复有情感的品读,体会父爱的深沉。同时进行阅读延伸,让学生诉说有关父爱的人生经历。活动中,学生们真情的流露,让所有人都沉浸在父爱的情感之中。通过体验,不少学生消除了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加深了对父母的情感,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
3.博览群书,用文质兼美的佳作启迪人生。
读书能开阔人的知识视野,感染人的心灵世界。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并加强阅读指导,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享受,净化心灵,汲取心理成长的养分。例如某期《读者》上有篇《感谢对手》的文章,同学们阅读后,反响强烈,既懂得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又领悟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会了如何面对成败,那就是他人成功时,不要妒忌,自己失败时,也不要气馁,而要正视对手,正视挑战。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而写作的过程恰好是用文字表达喜怒哀乐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倾诉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让心灵之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十年后的我》可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积极进取;《我最敬佩的人》,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来正确了解、认识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最好的老师》等题目可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通过写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抗挫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推波助澜。
2.通过日记与心灵对话,构筑心灵防线。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等,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如果不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他们的心迹,打开他们的心结,帮助学生摆脱困惑,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防线。例如,我班有一位男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我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第二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老师上课总是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我很生气,想用违反纪律的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觉得这样很有意思……”,日记中反映出这位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对待批评。面对学生如此的幼稚心理,我多次找他谈心,进一步了解情况,并表示愿意与他一起解决问题,同时使他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听,你会听懂的,老师会把目光投向你的……”后来该生转变了学习态度,各方面进步都很大。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那么,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把才华展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命恣意的流淌中塑造完美人格。
1.搜集和整理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每一条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不仅组织学生搜集、熟读背诵名言,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2.巧用课前演讲。
演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曾先后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合作、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按学号每天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演讲。演讲中,学生们或用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论证,消除了青春期常见的负面情绪,拥有了积极的处事态度。
[1]刘维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7
[2]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