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霄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
赶圩忆旧
虞 霄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
地处偏僻的粤北山城连山县吉田镇,藏着一个人气旺盛、购销两旺的农贸大市场。这个市场丝毫不亚于大城市里的街市规模,它的人声鼎沸,它的摩肩接踵,让我每次回家乡都乐于逛逛这个外表不光鲜却始终人气超强的吉田大圩。
印象中这个市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存在,距今至少五六十年。小时候,每每母亲带我“趁圩”(赶圩),我必定是欢天喜地的,紧紧牵着母亲的手不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是跟随母亲简单地割几斤肉,绑一串油豆腐回家就已经心满意足。今晚要加菜了。
当初只是简单的几个棚子搭起的一个简陋街市,这次回乡一看,鸟枪换大炮,周边全部扩建,崭新的马赛克,珵亮的不锈钢、通透的钢化玻璃、米色的地板砖,光洁如新。
违建乱买卖也不见了,全部进了规划好的店里和行当铺面,区域分得有条有理。特别是活禽鸡鸭档,鸡飞狗跳,叫卖声不绝于耳。
小狗在人们的脚边绕来绕去,好奇地看着鸡笼里原本活生生的一只大骟鸡,半晌功夫,被它的卖主一番折腾,转眼就成了一只“光鸡”,被塞进一个塑料袋里,并交到另一位大人手中。旁边卖兔子、卖鸡苗鸭苗的档口最受小孩子青睐。一些从外地回来的游子和外地来的游客都喜欢带小孩来摸摸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有的会买回去几只当宠物养。大多的只是瞅瞅,也不买,只是欢喜地捧在手里,贴着脸照个相,就依依不舍地放下走了。这些生灵在城市的街市里看不到。
米市同样热闹,批发零售都可,卖的全是本地农民产的大米。不带转基因的土生油粘米,红米,黑米,完全没有经过精细的抛光打磨,也不见添加矿物油和增白剂,却绝对保留了胚芽,谷壳粉,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这些大米没有精美的包装,不贴牌,只是简单地用蛇皮袋,麻袋一扎,就扛到米市上卖了。辛苦了一季的农民并不能靠这些营养丰富但卖相一般的大米换来好价钱,更无法赚取那些经批发商转手和包装注册后的另类大米的惊人利润。这里的乡亲只是习惯吃本地农民种的大米,也许放心,也许觉得实惠,也许贵价米他们吃不起。
母亲每年回老家几次,每次必到这家同村相识的“哎呀”亲戚手里买回一两百斤油粘和红米。常年吃着家乡的大米,年近七旬的母亲除了轻微的高血压,几乎没有其他病痛。继父则七十有多,身体更棒,每年的体检“三高”无一项超标。
水果档气势颇大,一排过去近百米,足足三四排,卖的大多是本地产的当季水果。橙黄的橘子,碧绿的柚子,翠绿的花皮西瓜,饱满的板栗和椎子,紫得发黑的三华李和杨梅,还有新引进品种黑葡萄。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次逛街居然看到几档在摆卖似曾相识的“古善子”(本地山楂),已经有逾二十年没见过和吃过的“古老”水果。家乡的山楂跟北方山楂不同,青皮,个头如鸡蛋般大,皮肉涩和酸甜,时髦的叫法称茶多酚。小时候吃得特多,这次买了几斤,一口咬下去,跟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
吃上“古善子”,能让人想起一些过去有趣的事。小时候,常常约了小伙伴上山,纯属闲玩。渴了喝山泉水,饿了摘野果充饥,还帮着家里找一些柴火,兼割一些茅草,芦花回去做扫把。自制的扫把除了留一把自家用外,另外还要每学期交一把到自己的班上。老师或父母都会教我们如何用脱去子粒的麦穗、稻谷扎出一把斜斜的好用的笤帚。那时极少有塑料制品和不锈钢用具。学校严重缺乏经费,都靠自力更生。学校里的用具几乎都靠学生自制和自带,包括芦花和麦穗秆做的笤帚,竹编的垃圾铲,上劳动课的粪箕,水桶,扁担,还要交农家肥。小时候常下河捞石头,常常弄湿裤子,常常把鞋子冲掉。
家乡人淳朴好客。在街上,碰到了相熟的人,总是热情打个招呼“吃光埯唔腾”(吃中午饭没),“出来买餸啊”。在街市里,必定会碰上三五个熟人,楼上的邻居,远房的表姐,同寨的阿叔。这次就让我碰到了一位阔别二十多年的堂大伯,喜出望外。我自报家门后他瞅了我半天方认出了我这个堂侄女,乐呵呵笑得合不拢嘴。我和堂大伯当即在人来人往的集市上寒暄起来。我还约定第二天到堂大伯家走一趟。
最喜欢逛的是熟食小吃行。连山特有的黄茅粽,一个重达三四斤,像个小枕头般胖胖的招人喜爱。连山人做碱水粽一般用灰水(一种含碱性的茅草烧成灰沉淀出来的碱水),配以连山特有的大糯,用当地一种竹叶包扎成长条样子。蒸熟的粽子呈天然的淡黄色,切成片煎成金黄,或隔水蒸,加上纯正的碱水味,爽口、弹牙,像猪油糕糯糯的口感。沾了白糖或蜂蜜吃,那种味道,无法言表。同样的粽子,还有“羊角扭”,一种用猪肉豆子花生包成的三角粽,花生或豆子混杂着五香肥猪肉的汁,渗进糯米里,真香!甜酒汤圆,油煎饼,凉粉,米糕,油糍,大汤糍,酸笋,各式酸浸缸,家乡的食物从小吃到大,就是这些山野粗食,把我们这一代人一个个喂养得身体倍儿棒。
简单的食物,让我们悟出,什么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在家乡,小时候难见着一个残疾儿,更没听过什么白血病,脑瘫,唐氏综合症。小时,只听说过个别的小儿麻痹症和脑膜炎。当时隔壁楼的人家就有一个男孩得了脑膜炎,十几岁还坐在摇篮里不会走,也不会说话,只会流口水,哇哇叫。现在的城市里,白血病患儿和脑瘫儿特多,还有莫名其妙闻所未闻的自闭症,孤独症,抑郁症。当今医学技术高,医疗设备先进,却治不好这些怪病。
几个表弟表妹生的“细点儿”(小孩),个个长得眉清目秀,黑黑壮壮,比城里的孩子皮实多了。
有一家“张记”腊肉行,生意火爆。原本他们在自家酿制熏腊肠,腊肉,腊鸭,有时拿出市场卖,大受欢迎,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需求量大增,他们就在自家辟一手工作坊,专门酿制纯手工的粤北腊味出售。他们腌制的腊味,有着粤北山区特有的味道。每年一踏入秋冬季,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怀念起连山的腊味。那种从小家家户户都会自酿的肉制品,已经无法从血液里消弭,吃不上就会害思乡病。如今,连祖籍粤东的老公也爱上了连山的腊味。
那时,家乡的物质生活虽清贫素寡,但与临县相比,家乡的农产品却丰富得令人艳羡,洁净的水土养出洁净和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怎不令当下的都市人向往?难怪母亲总是自豪地对我们兄妹俩说,我怀你们两个,粗茶淡饭,哪有什么牛奶,叶酸,但你们俩出生时都超过七斤,不比现在的宝宝轻啊。
街市上售卖的食物主要都是本地种植,当季的。大城市里名贵的食材在连山难以觅到,但连山的灵芝,禾草菇,金银花,野菊花,地黄草,白茶,冬菇,笋干,冬蜜等众多山间野物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名贵的。因为他们产自高山河谷,森林沟壑,田间地头,还产自农家小院的自留地里。
小小县城,行行当当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当地人甘于守住一方小天地,更愿意守住一家人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