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大部分百货行业上市公司的中期财报发布,从财报情况看,可谓“哀鸿遍野”,一些公司业绩甚至出现暴跌。虽然百货行业在积极转型,但转型策略并没有显效,行业下滑的势头仍在持续。
百货行业难抵电商冲击
其实,金鹰只是实体零售业闭店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全国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关闭的201家门店中,百货类门店共计关闭23家,超市类门店共计关闭178家;外资零售关店141家,占总数的70%,内资零售关店60家,占关店总数的30%。对闭店现象形成佐证的,还有2015年中国连锁业O2O大会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去年国内实体连锁业用工总量和经营面积出现首次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了1.3%和2.3%。
在我国消费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经营成本上升之际,零售业出现“一冷一热”现象,实体店景气低迷,电商发展则如火如荼。2014年,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网络零售增长33.2%,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相形之下,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分别增长5.8%、5.5%和4.1%,比上年分别回落1.7、2.8和6.2个百分点;购物中心虽增长7.7%,但也比上年放缓4.5个百分点。在市场总盘子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电商的发展无疑对于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至于曾打算进军零售业的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也不得不避其锋芒:“零售业稍微要缓一缓”,因为受电商冲击比较大,需要及时调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互联网+实体店”成趋势
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有人说,这项总计高达423亿元的资本运作,不但金额前所未有的巨大,还有可能改写中国电商、零售业双格局,就算拿到世界范围内去比较,这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交易;即便在美欧,也没有过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零售业公司进行这种规模的交易。
作为“互联网+实体店”的最大践行者,苏宁掌门人张近东表示:“线上线下融合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用户不会关心你是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的方式是否更便捷。而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这种需求。”
类似阿里巴巴和苏宁这样的“婚礼”,8月份还举行过一次。8月7日,京东和永辉超市先后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战略性投资永辉超市43亿元,双方将就“探索线上线下合作模式及‘O2O业务发展、仓储物流协作、共同挖掘互联网金融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有评价认为,京东“O2O”业务目标是能够将线下连锁实体店电商化。发展“O2O”有利于京东进入更多的品类,并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消费频率,更加忠于京东的消费品牌。
能否满足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需求是关键
其实,没被电商击垮的传统零售企业也有人在,国美用业绩的增长证明电商没能击溃线下,线下实体店仍然有巨大的活力。据统计,国美2014年新开实体门店145家,改造大店100家,并拓展联营店154家。通过实施全渠道发展战略,去年国美营收增长7%,净利润增长43%。国美总裁王俊洲对媒体表示,线上和线下只是消费者来回游移的不同购物场景,互为补充、互为协同。消费者在纯网购的一轮狂热后逐渐回归理性消费,逐渐形成了购买快消类和低端商品优先选择线上,购买需体验、安装及完备的售后服务的商品时,更愿意选择线下实体店的趋势。
据报道,今年3月13日至15日,国美举办了类似美国“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节,以204.65%的销售额增幅刷新了家电零售行业的纪录。这期间,不仅国美在线的流量和交易额暴增,国美线下门店也出现了顾客蜂拥抢购现象,3天销售额同比提升89.3%;此外,国美大家电品类的客单价高达4500元,全品类客单价也达3400元,远超纯电商平台。国美促销成功表面原因是以全网最低价赢得了人气和商机,实则是坚持不懈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由场地经营真正转向了商品经营,依靠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形成了竞争优势。对于很多实体店销售遭遇的困境,包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在内的行业专家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不是电商太强大,而是传统零售业太弱了。实体零售企业要挖掘优势,回归零售根本,服务于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比如,需全力提升传统门店的核心价值,强化门店体验、赋予门店新功能,实现门店与网络的完美组合。
在国家鼓励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的大背景下,更多零售企业将加快转型升级,转向全渠道发展,实体店面的大调整还将继续。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的有关调研报告预计,为削减实体店经营成本,适应O2O融合深化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实体店的网点布局将加速调整,关掉部分经营惨淡的门店,调整部分门店改作服务于网上业务的仓库中心,部分网点布局也将结合网上销售特点和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情况进行优化,更加贴近生活小区,更好地与网络购物相结合,完善网订店取等方面功能,以赢得客流和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