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的形式判断与精神涵指

2015-10-15 08:40赵展
雕塑 2015年4期

内容摘要:抽象雕塑摒弃了写实传统,生来就具备形式美感,也具有解析性。抽象雕塑都是按照某种原则和规律构成的。于外在形式的判断上,也关注内在精神的指向,是一种比自然更高、更抽象、更富有哲理的视觉艺术形态的呈现。

关键词:抽象雕塑;形式判断;精神涵指

Abstract: The abstract sculpture abandoned the realistic tradition, and it owns the form of beauty and analyticity initially.The construction of abstract sculpture follows some principles and regular pattern. On the external judgment of form, it also focuses on the inner spirit of point. It is a kind of visual art form that higher than nature, and much more abstract as well as philosophical.

Keywords: Abstract sculpture, judgment of form, spiritual connotation

艺术是要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而无需仿造可见的事物。任何一种艺术语言,其中也包括具象雕塑的形式,也都不可避免地包涵了艺术形式中的抽象成分,具象雕塑离不开抽象语言的范畴。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形式,抽象雕塑被认为是现代艺术乃至当代艺术个性自由张扬的人文主义标志,它已经被西方大众普遍接受,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甚至更接近于艺术本质精神的表达。当代艺术创作对抽象艺术以及对抽象雕塑的研究与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与间断过。

抽象的倾向是艺术史的一个永久的特点,在某些时期,例如新石器时期,克尔特、阿拉伯艺术等某些早期艺术阶段,它都是主要的风格。1抽象雕塑是从反叛写实传统的艺术思潮中悄然滋生的。早期现代艺术探索的各种非具象倾向,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形式明确化,抽象主义由此崛起。艺术史家们大体将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一书的出版,作为一个标志性开端,明确了抽象艺术从理论层面扩展到了艺术史的范畴。沃林格认为:“艺术就开始于具有抽象装饰的创造物”“艺术活动的出发点就是线形的抽象”。2抽象雕塑始于西方20世纪初。抽象雕塑是指,用概括的雕塑语言,运用线条、体积、空间的等造型元素,抛弃写实手法,构成能够抒发雕塑家主观想法的作品,并且雕塑的造型风格以及形式美感,基本上符合人类共同拥有的审美取向。这使得形式外化的抽象艺术开始具有了精神指向的内涵。

一、外化的形式判断与精神的涵指

当我们面对一件抽象艺术作品时,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首先是一种直观的反应,也就是对“形式”的判断,它有可能作用于我们的生理反应或解释为某种心理感应,以达到一种视觉或审美的愉悦。这种反应不能使观者自觉生发出更多的思考抽象雕塑中所真正表达的精神指向。将“看不懂的”“变形的”“极简的”等等类型或形式的作品,片面地视为抽象雕塑,这是对抽象雕塑概念及本质在理解上的误读,体现着抽象雕塑理论方向上的缺失。在多数情况下,抽象雕塑形态语言并不能像具象雕塑那样被清楚确凿地被解读。相反,它是呈现性的表达,它展现给我们一种感觉,一种视觉的世界观,暗示或蕴涵了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东西,然而对这一切却并不给出解释。一件优秀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意义是由审美成分来传达的,这些审美成分改变并塑造了作品的真正内容。所以,抽象雕塑作品的解读通常是模糊的。首先,对抽象雕塑作品进行审美选择,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你选择的抽象雕塑作品的内在意蕴;其次,需要欣赏者转变审美观念和心态,毕竟抽象雕塑有别于具象雕塑,不要拿具象雕塑的框架来解读抽象雕塑;再次,抽象雕塑对观者自身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修养和境界的程度成为了“看得懂”的必要条件。

抽象雕塑通过最纯粹的雕塑构成形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给欣赏者们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因此,抽象雕塑的形式美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如: 结构美、节奏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形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是以人类历史中对经验积淀的联想作为基础的,形式美在审美内涵中具有独立而巨大的意义。在现代雕塑创作意识形态中,形式感的作用被人们重新加以评估。单独的形式法则足以在空间发挥上得到一席之地,雕塑在空间存在性质的意义不再仅仅是对于某种内容的陈述, 而且还对空间环境提出了一种纯装饰性的要求,它不一定要求再现什么具体的人物事件,它拥有自己的语言方式,依靠自己的信息符号进行传达, 有些被我们感知, 有些暂时无法感知, 这就是现代抽象雕塑的微妙和引人入胜之处。

雕塑家凭直觉、潜意识来创作,抽象雕塑作品会不可避免地传达出艺术家潜意识层面的映像。在塑造作品的时候,我自己本身也在被不断地塑造。思想的转变过程,贯穿于每一个阶段,每一次行动的结果都要求被重新评价,重新思考基本的创作方向。当作品完成时,我会发现作品的潜力已超出了它原有创作目的的范围。

二、精神的独白——以自我创作中的两件作品为例

在《一个人的森林》的创作中,我借用了“树”的形式,“树”本是一种生命的象征,结合了哥特建筑的形式,向着无限的空间做无尽的延伸。这里的不完美感、不饱满感以及淡淡的孤寂感,正是当下人与社会的微妙关系的印证,是社会转型下的无助与惆怅。抽象的“树”型是现代人对自我的观望和内省,是在无垠的森林中寻找自我的方位与路径,寻找心灵的记忆与梦想,是精神的自我救赎。《一个人的森林》是一种“抽离”的感觉,但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提炼”是抽象雕塑必须具备的品质,而这种精神性的因素主要与作品中的原始形态以及抽象性的因素有关系。这件作品就产生了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精神。单纯性并不是一个目标,追求事物的本质与精神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具有解析性,都是按照某种原则和规律构成的,雕塑家认识和观察某些形象后通过解析方法重新构成的雕塑,将是一种比自然更高、更抽象、更富于哲理的一种体现。抽象雕塑不同于其他雕塑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具有提炼的美学。这种特点体现出了一种诗性的品质,以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复杂的情感,无论是形式中的每一根线条还是形体上比例的控制、光影的运用等等,都体现为对极简的诉求。也恰恰是抽象雕塑这种极简的特质,使得它的欣赏者们产生了更多的观看方式和审美体验。可见,抽象雕塑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生长性。

“个体之心物我万象,融融一体又恍恍乎如空如虚。”在艺术的形式与内涵中经常隐含着“多义的相似性”。亨利·摩尔说过:“一切好的作品都包含抽象和超现实主义因素,就像他也同时包含着古典和浪漫的因素那样——秩序和出乎意料、理性和想象、意识和潜意识。”《真·空》建构起一个变幻无穷、意蕴深邃的“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诗性世界时,营造了一个提供精神慰籍的境像。在扑朔迷离的诗性话语中见证生命与雕塑的力量,在艺术的张力中获得审美刺激。

一件抽象雕塑作品,其风格都有思想和情感的双重特质。通过《真·空》,我更想表达一些我所思考并感受到的东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无意识地就反映出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因为一个雕塑家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部分,所以雕塑作品也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抽象雕塑创作并非智力上的抽象活动,我在用思考、感受并通过材料运用视觉元素进行创造。通过对外界记忆的质量及其把这些记忆转化为视觉符号的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这种对抽象雕塑独特视觉语言的把控,还体现为多种视觉信息、元素和传统视觉语汇的吸收和提炼、萃取,所以使得抽象雕塑在视觉语言上也可以具备一种多义性的特性,从而打开一个开放式的解读空间。3

三、小结

对于抽象雕塑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表达象征意义并进行交流,使形式的外化与精神的涵指相联系,使细微差异的独特的符号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好的抽象雕塑引导我们更好地体验它,如果没有这些艺术阐释,我们则可能不会有这样好的审美感悟与经验。用美学家马西亚·伊顿的话说,好的阐释通常“引导我们看到如果我们自己去看的话会忽略的东西”。无论是形式主义中的抽象雕塑,还是精神分析美学中的抽象雕塑,都是给我们提供一种观看抽象雕塑的方式。若我们能从形式上的观看,再关注到更加内化的精神指向,这样才会呈现更加立体的抽象雕塑形象,进入一种新的审美境界。

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天津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与引进项目阶段性成果

(赵展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M] .朱伯雄.曹健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P83

2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M] .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P13

3 曾令香.抽象雕塑不仅“抽”“象”——浅谈抽象雕塑的创作[J].雕塑,2012年(增刊)P26—28